余欣榮表示,要調整完善并落實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抓好北方農牧交錯區“糧改飼”試點和黑龍江四五積溫帶糧豆輪作試點,搞好總結,積累經驗;加快培育青貯專用品種,以及替代種植的高產優質雜糧、飼草等品種;集成推廣配套籽粒改青貯、玉米改飼草、玉米改雜糧、玉米改大豆等不同種植模式,加快示范推廣。
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內蒙古,是我國傳統的玉米主產省(區)。4省(區)玉米種植面積約1400萬公頃,年產量超7000萬噸,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40%左右。
對于國家是否能達成這一目標,市場人士形成了正反兩方。
“調減1000萬畝,也就是減少500萬噸左右的產量,并不算多。”河北一家糧食貿易商認為,短期內或難以實現這一目標,并且即便達成,也難以對市場形成實質性影響。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國家多措并舉,這一目標不難達成。
在多數人士看來,僅靠政策引導或者強制推行,如果沒有相關價格方面的激勵措施做配套,玉米調減的計劃并不容易推行,“這需要國家真金白銀的投入”。國家或者大幅補貼飼草、雜糧、大豆的種植,或者大幅降低玉米收儲價格,否則,都難以刺激農戶改變種植結構的熱情。
在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看來,玉米繼續大規模種植,一定會出問題。國家如今鼓勵玉米改種大豆,是一件好事。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棟則認為,隨著國內玉米供需面發生明顯變化,玉米市場已經明顯供大于求,政策的調整也是必然之舉。農業部多次提及,要推動東北地區作物種植結構的優化,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但相關的配套政策必須跟進,包括優化玉米臨儲收購政策以及對農戶的補貼政策等。
“其實,國家不僅要在四五積溫帶推廣糧豆輪作,還要在五六積溫帶推麥豆輪作。”王小語建議,由于五六積溫帶很多地塊玉米要上凍才能收割,耽誤秋整地。而小麥8月中旬就能收割,因此,如果種植小麥,在秸稈還田之后,還留出了整地時間,秸稈也有時間發酵,有利于養地。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