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臨儲庫存無形貶值
目前國內臨儲玉米庫存約為1.5億噸,如果國內玉米市場價格下降200~400元/噸,庫存玉米的貨值就無形中下降了300億~600億元。如此龐大的庫存水平,致使國家有著迫切的去庫存化需求。按照此前國家玉米競價銷售一直保持順價的原則,目前國家拍賣的玉米起拍價格至少是臨儲玉米的成本價格。
今年臨儲拍賣成交率始終很低,也緣于起拍價格高于玉米現貨價格。
目前拍賣玉米到港成本在2500元/噸以上,比現貨價格高出100元/噸。如果臨儲收購價下降200~400元/噸,現貨市場跌幅將更大,國家如何有效消耗臨儲庫存?惟一的辦法只能是加大參拍企業的補貼力度,以吸引企業參拍,補貼金額至少要達到500元/噸,才能有價格優勢,如此一來,國家每出庫1000萬噸玉米就需要50億元的費用,國家財政壓力并沒有減少。
農民:種糧積極性將受挫
今年國家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
繼續完善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給農民及市場的信號就是繼續開展玉米臨儲收儲,并且沒有給出任何信號要下調收購價格。農民在認為有政策托底、種植收益穩定的情況下選擇種植玉米,并且今年的玉米種植面積仍然穩中有增。如果因為政策大幅調整導致價格大幅下跌,農民收益受損將極大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今年東北遼吉地區大范圍的干旱,導致部分地塊玉米減產已成定局,如果農民再得不到合理補償,將不利于國內糧食生產的安全。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大力扶持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及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些種糧骨干力量均是包地種糧,可能受到的損失更大。如果農民、合作社組織的種糧積極性下滑,出現大范圍農民撂荒、進城打工的情況,長此以往,中國糧食生產安全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貿易商:操作難度隨之增加
從今年市場形態來看,當市場流動性強的時候,市場即為買方市場,采購企業普遍庫存偏低,市場活躍度下降。若臨儲價格大幅下調,市場預期會出現流動性過剩以及現貨價格大幅下跌等情況,市場中觀望的貿易商和企業將隨之增多,俗話說“買漲不買跌”,在市場價格底部不明的情況下,貿易商賺取貿易價差的難度將增加。
企業:成本與利潤不一定同步
雖然玉米價格大幅下跌有利于飼料企業及玉米深加工企業降低原料成本,但是這并不是企業利潤好轉的根源,原料成本下降不一定能夠使得企業獲得更多利益。
目前飼料企業的利潤下滑更多是由于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家提倡反腐倡廉等因素導致社會對于畜牧產品總需求的下降,由此導致飼料產品需求下滑。即使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在終端消費沒有好轉的前提下,飼料企業的利潤水平仍難以提高。
在不考慮產品壓庫的情況下,玉米深加工企業習慣參考即期采購價格制定產品價格,如果玉米價格持續上漲,企業產品價格也會持續上漲,由于市場原料為前期采購,成本低于即期價格,因此企業生產利潤能得到保證。但是如果玉米價格長期低迷,那么下游采購企業也將隨用隨采,深加工企業將處于長期虧損的狀態。
因此,國家還需通過刺激消費、引導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循序漸進地引導市場供需結構調整,推動我國糧食產業健康發展。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