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樹庵村位于門頭溝靈山、百花山和河北省淶水縣接壤地帶,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這個偏僻的美麗小山村,生物多樣性卻少見的完整。“這里處于幾個自然保護區的接壤地帶,而其他山村都被公路、鐵路分割。只有這里和周圍保護區連接,起到了生物廊道作用。”
黑豹野保站站長李理介紹說,“生物廊道”指的是,物種可以在這個區域交換血源,從而減小片段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這里有很多野生動物出沒,其中,野豬數量巨大,野豬的出現會吸引食肉目動物,如狼、豺、華北豹等從臨近的小五臺山、靈山自然保護區經過,并在此地交換血源。
野豬出沒得多了,村民種的莊稼難免就會遭殃。玉米地、白薯地等經常被它們啃食,產量也大大降低,可是,種地是這里村民的主要收入。遭到野豬破壞后,年收入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所以,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
黑豹野保站得知這個消息后,在2013年底專門在蔡樹庵設立了分站,并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村民化解人獸沖突。一方面,勸說當地村民不打野生動物,野豬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另一方面,保護站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尋找野豬下山的主要山體和路徑。找到野豬經常走的路徑后,巡護人員開始在峽谷中和野豬飲水的地方,架設多臺紅外線監測相機進行監測。
李理說,從紅外線監測和走訪村民后掌握的情況分析,野豬主要從東南方向和東北方向下山,而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因為地勢險惡野豬很少經過。今年春天,野豬兩次大規模下山,村民同時見到最多的有十余只,最大的有300多斤。春天剛剛種下的玉米還沒來得及發芽,就被野豬吃掉了,種的第二茬玉米有的也被毀掉了,很多村民不得不補種,來挽回損失。
現在,正是秋玉米的成熟期,也是野豬大規模下山的季節。通過這一年多的經驗累積,保護站采用了許多方法驅離野豬進村,巡護員在村子附近建起了4道“防線”。
首先,就是分別用樹上懸掛光盤和投放豹糞、狼糞的方法,用反光的光盤和捕食者的味道嚇退野豬。其次,采用國外經常用的種薄荷的方法,野豬非常討厭薄荷的味道,所以教授村民用這個方法使其遠離此地。最后,就是黑豹野保站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還有村民一起在村口的玉米地里用響聲嚇退野豬。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實驗,效果明顯,野豬“進犯”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