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我市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城鄉居民的重要口糧,要確保口糧安全首先要抓好小麥生產,但由于種植小麥比較效益低,面積逐年減少,加之小麥生育期內干旱、凍害頻發,小麥生產形勢非常嚴峻,對此,有關縣(區市)農業部門一定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小麥秋種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秋種工作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切實抓實抓好。農業部門要全力搞好服務,做好秋種期間的農情信息調度、良種調劑供應、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同時要主動協調農機部門及早做好農機具檢修和機械手培訓;協調工商、質監、物價等部門做好“打假護農保秋種”工作,穩定農資價格,確保播種質量。
二、落實政策,調動農民種麥積極性,穩定小麥播種面積
有關縣(區市)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中央、省惠農政策落實的力度,不折不扣地把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落到實處,精心組織、規范管理,及時足額發放,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條件的縣要結合實際,制定扶持小麥生產的政策措施。要把落實冬小麥播種面積作為當前農業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層層分解落實,確保小麥播種面積基本穩定。今年全市冬小麥播種面積力爭15萬畝以上。
三、集成技術,推廣規范化播種,切實提高小麥播種質量
小麥七分種三分管,播種對小麥豐產豐收至關重要。有關縣(區市)要認真抓好選種、整地、施肥、播期、播量等各個環節,集成推廣綜合配套技術,力爭一播全苗。
一是搞好品種區劃和種子統供工作。針對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小麥品種類型變化、機械化水平提高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選用品種上,要做到品種類型與生態區域相配套,早、中、晚熟品種與適宜播期相配套,高、中、低產品種與地力水平相配套,水地主推中麥175、京9428、京9843,搭配輪選987、長4738;高肥旱地主推長6359、晉麥68、晉太170,一般旱地推晉麥44。要搞好種子的精選、加工和包衣包裝,努力提高統供率、包衣率、加工包裝率水平。
二是提高秸稈還田質量。玉米秸稈粉碎還田,要求長度≤10厘米,均勻拋撒地表。將已粉碎的秸稈耕翻入地下,如果采用深松技術,必須要旋耕,將秸稈切入土層,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秸稈還田后要灌水踏實,如果墑情適宜要及時耙壓。
三是深耕(深松)耙壓。深耕23—25厘米然后耙壓,或深松30—35厘米再旋耕耙壓,以破碎坷垃,沉實土壤,利于根系下扎,防止透風跑墑,保苗安全越冬。深耕或深松的效果可持續2年,1年深耕或深松,2—3年內旋耕整地即可。一年一作旱地休閑麥田深耕、深松應在7月上旬進行,利于納雨蓄墑,結合播前耙耱收墑。
四是搞好播前種子處理。加強小麥種子處理,切實做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輕秋苗發病,壓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蟲危害,同時推遲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病時間。根據小麥品種抗病性、發病程度以及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合理選擇藥劑。嚴格拌種用藥量,禁止超量用藥;拌種后立即播種,現拌現用,當日播完。
五是適期播種。近幾年來,秋冬氣候變化異常,小麥播種過早過晚都會造成冬前旺長或弱苗,導致減產,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組織科技人員下鄉指導,根據氣溫、品種、墑情確定適宜播期,努力擴大適期播種面積。根據多年生產實踐,我市水地小麥適宜播期為9月25日—10月3日,旱地為9月15日—9月25日。
六是合理控制播量。傳統種植習慣導致播量普遍偏多,水地播量以每畝12—15公斤為宜,旱地畝播量12公斤左右。
七是澆水造墑。堅持足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當0—40厘米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5%時,要先造墑再播種。對不能及時造墑而播后澆蒙頭水的麥田要及時劃鋤,防止土壤出現裂縫,減少土壤水分散失。
八是科學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肥配合,補施微量元素肥。高產田采用氮肥后移技術,氮肥底施和追施各50%,其它肥料全部底施。根據生產經驗,不同地力水平的適宜施肥量參考值為:畝產100—200公斤的低產田畝施純氮(N)5—7公斤、磷(P2O5)2—4公斤、鉀(K2O)2—3公斤,氮磷鉀肥全部底施;畝產200—300公斤的低產田畝施純氮(N)6—10公斤、磷(P2O5)3—5公斤、鉀(K2O)2—4公斤,氮磷鉀肥全部底施;畝產300—400公斤的中產田畝施純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鉀(K2O)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畝產400—500公斤高產田畝施純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鉀(K2O)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節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九是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努力擴大機耕、機播面積,力爭全市機耕、機播面積達到90%以上。
四、強化指導,及早部署,扎實做好冬小麥生產各項工作
現在距小麥播種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農時緊迫。各級農業部門要迅速行動起來,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措施。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密切關注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帶來的秋冬連旱對小麥生產的影響,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早制定抗災減災預案,做好抗災種麥的各項準備工作。在小麥播種期間,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掌握麥播動態,落實關鍵措施,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要認真抓好麥播技術培訓,采取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發放技術資料、“12316”三農服務熱線、科技直通車等形式,切實提高技術的到戶率、到田率,扎實做好秋冬種工作,為實現明年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