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海農牧業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發展農區畜牧業和解決農牧交錯地帶發展問題正是這個階段最關鍵的內容之一。要在這些地區發展牛羊規模養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飼草料的問題。那么該如何解決呢?答案只有三個字:糧改飼。
其實像湟源縣丹青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樣,隨著近幾年青海省東部農業區牛羊規模養殖快速發展對飼草需求的強力拉動,一些縣已經積極開展糧改飼工作。截至目前,西寧市湟中縣、海東市互助縣、海北州門源縣已利用農田種植燕麥、黑麥、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等飼草47.3萬畝,占3縣總耕地面積的25.65%。
但是,變糧為草不能盲目擴大而不顧糧食生產。青海推進糧改飼工作不僅堅持讓農業區實現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草則草的原則,而且堅持“種養結合、為養而種”的思路,采取地方為主,通過整縣推進,擴大飼草種植規模。
同時,為實現飼草就地、就近轉化利用,青海省還利用中央資金和省級支農資金,加大了牛羊規模養殖場扶持力度,先后投入資金1.46億元,扶持建設大型牛羊規模養殖場31家、中小型規模養殖場177家;并鼓勵飼草加工企業投資建設牛羊規模養殖場,形成種植、養殖一體經營模式,鼓勵牛羊肉加工企業入股飼草料加工企業和牛羊規模養殖場,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青海省農牧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行糧改飼,加快建立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不僅能有效解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飼草料供應瓶頸,而且還促進了農牧交錯區逐步構建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種養新格局,進而有效地促進了農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