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試驗要求,試驗安排在2015年赤水市糧油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工程項目市級示范區內,試驗田集中連片、肥力均勻、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試驗地按照海拔200—500米和500—800米各設一個點,按照相同品種兩個點分組實施,一個點設在我市海拔300米左右的白云鄉田渡村,一個點設在我市海拔700米左右的石堡鄉紅星村,栽培管理措施嚴格按照統一技術標準組織實施。
引進的試驗品種為近兩年國家或者貴州省審定通過的品種和來年即將審定的新品種,品種分別為內香優6139、成優8319等12個品種。以目前我市的主推品種“中優808”作為對照品種。試驗根據兩個點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按照同期育苗同期移栽,按照相同的種植密度和技術措施進行管理。全部品種于在3月19日播種,4月22日將秧苗移栽本田,秧齡33天,試驗采用同田大區示范,品種隨機排列,不設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0平方,寬窄行移栽,移栽密度按照要求,確保基本苗12000株/畝。
試驗通過邀請有關領導、專家、鄉鎮農技干部、種糧大戶、種子經銷商等進行現場考察觀摩評價,通過試驗實施技術人員田間管理、觀察記載、理論測產,大部分參試品種均表現出產量高、抗性強、適應性廣。9月7日經項目實施單位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田間實割實測驗收,其中產量表現最高的“成優8319”達到682.5公斤/畝,產量最低的都在460公斤/畝以上。抗性表現除兩個品種前期因雨水較多感稻飛虱和一個品種部分倒伏外,其余品種抗性表現均較好,未發現感染其他病蟲害。
目前,市農牧局技術人員正在根據各品種表現匯總相關數據,進行綜合評價,篩選出品質優、抗逆性強、豐產性好的優良品種,結合試驗總結分析提煉2016年主推品種,謀劃來年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以便真實掌握我市不同生態區引進品種的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提煉優新品種推廣,促進我市農作物新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引進更多品質優良、性狀穩定、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在我市推廣,確保我市糧食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