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個月的“后救市時代”,資本市場經歷了起起伏伏,從5000點到3000點,即便是號稱最好的宏觀策略分析團隊也無法精準把握。隨著這份綱領性文件的出臺,國有企業發展開啟了新篇章。
在一位券商分析人士看來,在當下這個時點《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助于市場信心的恢復,為主題投資帶來了新的機會。上海一位管理規模過百億的私募高層人士也表示,國企改革投資重啟。
超預期看點不少
國企改革的重要性和關鍵性毋庸多言,《指導意見》的出臺也頗費周折。“比原計劃出臺時間延長了1年3個月。”一位長期從事國企改革理論研究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時間有所延長,原因就是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指導意見》與2013年年底的初稿相比,有相當的比例超過了預期。“當然對國企改革大家的預期是不一樣的,但就我個人感覺,與初稿相比有很多的進步。”上述人士表示。
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少君認為,該文件指導意義很強,在操作細節上有眾多突破,并建議關注三個創新點:一是企業經營權的轉變,國資委[微博]職能的再次界定;二是國企經營管理層可源自市場;三是混改將觸及集團層面的改革。
“專門強調加強集團公司的改革,對集團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超出我的預期。這句話直接給證券市場的反應是,整體上市步伐會加快。還有可以注意到文本一些用詞。比如以前說的是‘管理層’,而現在提的是‘企業家’。”上述人士分析道。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認為,《指導意見》的一個亮點是,確立了“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這意味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要完成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到“管資本為主”的轉變。安信證券明星分析師徐彪則認為,這是《指導意見》的最大亮點,“管資本”意味著這是一份可以打上市場化標簽的頂層設計文件。
李少君進一步指出,通過《指導意見》可以看到在分類改革、企業制度、資產管理體制、混合所有制四個抓手的地位已非常明確,具體改革操作上仍有不少看點。
國資改革主題受機構青睞
“未來10年內不會再出現像《指導意見》這樣高規格的文件,上一次還是在1999年。投資人士需要高度重視。”上述長期從事國企改革理論研究的人士表示。
顯然,無論是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還是加快重組整合,國企改革均需要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推動國資證券化是最佳路徑。
《第一財經日報》也從一些公、私募等機構投資者處了解到,在主題投資方面,不少機構投資者選擇了國企改革主題,且認為在二級市場上,地方國企改革的機會大于央企改革。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22個省市公布了國企改革方案。與《指導意見》相比,地方推動國資證券化更加積極,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率成為各地國資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其中,12個省市提出了國資證券化率的明確目標。
從6月中下旬開始的三次深度調整,給市場各參與方予以深刻教訓。在場內外去杠桿的背景下,杠桿牛與資金牛不復存在,改革牛也因為國企改革頂層方案的遲遲沒有推出而受到影響。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這一狀況或有所改觀。
“短期,國改頂層設計公布有助于激發局部熱點、為相關主題板塊活躍再蓄力;中期,提振國企重組并購預期,集團資產注入帶動殼資源估值修復,有望帶動整個藍籌板塊估值修復。”李少君指出。
“國有企業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本輪股市‘改革牛’的主要支撐點,期待國有企業改革給股市中的低估值藍籌股帶來活力,進而給股市帶來新的發展動力。本輪股市下跌,其中有一個因素是,認為國有企業改革停滯。全文稿正式公布,再次表明改革已經深入人心,改革給國有企業提供了強勁發展動力。”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微博]也持有相似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