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主要議題包括糧食價值鏈、市場與貿易、糧食安全與營養、應對能力與展望、糧食安全研究案例分享等。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國際農發基金等國際機構、國際知名大學的專家分別做了“中國食物安全狀況及趨勢”、“中國貧困地區食物安全與營養狀況”、“糧食安全的綜合測量”、“食物損失與浪費的評估”、“小農戶市場參與”、“糧食價值鏈理論、方法和案例”、“多維貧困與糧食安全”、“FSN糧食安全與營養經驗”、“減貧的金融支持”以及“未來糧食安全展望”等專題報告,與會代表們還深入討論了國家、區域間共同應對糧食安全挑戰的方法。
據悉,糧食安全在2008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財長會議首次被作為重要議題,2014年第三屆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在中國北京舉辦,各經濟體將繼續深化在糧食安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共同的糧食安全戰略目標與行動建議。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在滿足最貧困人群基礎糧食需求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監測國家和家庭糧食安全方面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技術體系并樹立了良好典范,在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糧食產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在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科技成果的國際交流與國家間轉移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間專家指出,這次培訓加強了APEC經濟體間在應對區域性及全球性糧食安全挑戰上的協調,有效推廣了中國經驗,促進了區域內科技成果交流和轉移,營造促進區域性糧食安全投資和發展的環境。
根據APEC糧食安全研究培訓項目安排,對APEC各經濟體糧食安全監測領域學者進行培訓僅是重要內容,項目還將達成如下成果:建立亞太地區糧食安全研究專家庫,共收錄100多位糧食安全領域專家及學者,其中APEC各經濟體專家50名以上;研討并提出了科學、合理并能廣泛應用于各國的糧食安全衡量及監測分析方法和體系;吸收其他經濟體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提高中國學者的研究水平,通過培訓、研討、參觀及會后交流、成果發布,及時向國內相關學者推廣,根據需要適時對國內學者定期培訓,提高中國學者的研究水平;為中國政府制定糧食安全相關政策提供重要決策依據。
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所聶鳳英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在糧食安全與貧困農戶營養狀況研究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曾先后承擔了WFP、FAO、IFAD等國際機構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相關項目研究?;谶@些研究成果,成功獲得中國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基金項目資助,繼續為糧食安全領域的研究做出貢獻。
來自智利、秘魯、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墨西哥、新西蘭、俄羅斯、泰國、菲律賓、越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塔吉克斯坦等10多個APEC經濟體的專家學者及其他亞洲國家中青年糧食安全研究學者,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共計60余人參加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