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產銷對接的儲備優質化。蘇州作為人口將過千萬的銷區和糧食產業大市,糧食儲備尤為重要,蘇州糧食儲備要適應和銜接蘇州未來優質生產的趨勢,儲備優質品種,在儲備結構上配合優質種植,逐步形成良性循環。近年來,在技術發展的推動和政策重視下,蘇州倉儲設施已經升級換代,未來綠色、低溫糧食儲藏還將成為趨勢,未來應在更加注重市場需求的趨勢下不斷進行生產和需求的良性對接,為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儲備糧,不僅僅著眼于“儲備”行為本身,更多地關注“儲備”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增加優質糧的儲備,讓政策性儲備與市場化需求相銜接,進而引導生產結構的升級。并可利用江蘇省的產銷并存的優勢條件,發展“南糧北儲”,既減輕產區的儲備費用負擔,也方便及時調運,構建產銷對接的優質化儲備。
二是高效現代的物流規模化。物流只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才會有價值,未來我國糧食物流業差異化、一體化以及綠色化的要求,迫使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聯盟的方式,形成一定的規模,從而推動糧食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蘇州糧食物流整體上正向規模化發展,已經具備較完善的綜合運輸體系以及數字干線運輸網絡,使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術得以應用,發展規模化現代物流的條件已經成熟。未來蘇州糧食物流將由傳統低端的運作模式向高效現代的規模化物流快速轉變。
三是四化同步的體系現代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不僅明確了農業現代化與其他“三化”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而且明確了“四化”之間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在“四化同步”、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體思路下,全面推進蘇州市糧食安全體系的現代化,促進糧食生產與收購體系與新型城鎮化的銜接,促進糧食儲備體系與農業現代化的對接,加快糧食流通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糧食社會化服務體系與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形成與“新四化”互動的現代化糧食安全體系。
四是全程監管的質量提升化。無論從國家保障民生的角度還是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市場需求變化的角度,糧食質量和安全都是今后重點監管對象。在加快本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基礎上,與產區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涉農企業等新型主體合作,建立蘇州市的優質安全糧食產品基地,實現生產源頭治理和產、儲、運、銷全程監管,實現蘇州市糧食質量提升和生產流通與市場的良性循環。
五是規范有序的流通市場化。國有糧食企業作為糧食流通的蓄水池,要真正發揮蓄水池的戰略平衡作用,除了出于戰略考慮的安全儲備糧之外,大部分都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調節。進一步完善以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為主要手段、以政府糧食儲備和調控為后盾的糧食流通體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糧食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糧食生產增長和流通順暢,并進一步在市場管理、行業準入、質量管理等方面制定必要的法規,市場秩序將更加規范有序,真正發揮國有企業主渠道作用,既要保證省內市內糧食安全,也要有力地支撐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