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棉花生長前期干旱影響,今年河北衡水棉花裂鈴吐絮較常年普遍提前了7~10天的時間。特別是自本月6日以來當地天氣以晴和多云為主,棉 農加快了籽棉采摘速度,到目前為止當地籽棉采摘率已經突破60%。然而,筆者詢問了當地故城、棗強和冀州市數家上年度收購加工數量較大的加工廠,發現他們 都在觀察和觀望市場,近期均沒有開稱收購的計劃。
原因一是上年度企業虧損面大,實力受損;二是今年收購資金嚴重匱乏,當地農發行雖進行了市場調研,但棉花收購資金政策、發放時間和額度還 沒有著落;三是近日新疆籽棉收購價格出現下降特點,由9月上旬的2.70~2.75元/斤下降到17日的2.60元/斤,下降幅度5.45%,這讓內地棉 花企業更不敢貿然收購;四是17日鄭棉期貨主力合約CF1601結算價格為12465點,如按棉籽當前銷售價格1.15元/斤、籽棉平均衣分率37%、損 耗率2%、費用1000元/噸計算,籽棉收購價格概算為2.82元/斤,如再考慮棉花加工企業的交割利潤,籽棉收購價格當在2.60~2.70元/斤,而 該價位當地棉農很難接受。 上述幾家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均表示,今年開稱收購時間大致要推遲到10月上旬,而且還要根據市場運行情況再確定具體時間。筆者查詢了一下中國棉花公證檢驗網 發布的2014年度新體制棉花加工企業公證檢驗進度表,發現當地企業最早公檢發布時間為2014年9月25日,送檢企業為冀州市三益棉花收購加工廠,由此 推斷該企業開稱收購時間當在上年9月15日前后。現在看來,這家企業至少要到10月中旬前后才能生產出新棉和參加公檢了。
籽棉推遲收購,加工無從談起,2015/16棉花年度當地新棉推遲上市板上釘釘,紡織企業用棉略顯捉襟見肘。當前當地紡企用棉資源,一是 上年度新疆陳棉,二是8月31日已經結束的國儲棉競拍,三是少量進口棉。國儲棉均為2011和2012年度生產,經過數年存放質量變異較大,虧重問題也十 分突出;受2015年進口棉配額限制,外棉“一票難求”。出于以上考慮,當地及周邊區域紡企鎖定上年度新棉陳棉,棉商借機漲價銷售。18日,當地倉庫提貨 的新疆棉白棉3128B級手采棉報價14000元/噸(提貨價、毛重結算、帶票,下同),機采棉由于異性纖維、雜質和短絨率較高方面的原因,報價較手采棉 低800~1000元/噸,均較9月上旬提價500元/噸左右,成交數量也較上旬增加。預計后期當地新疆陳棉仍有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