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雜交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于1996年提出,由袁隆平院士主持培育。從一季雜交稻第一期畝產突破700公斤起就連創新高,到去年第四期畝產已突破1000公斤。
今年,袁隆平院士開始實施第五期攻關計劃,提出了畝產突破1067公斤的目標,并在全國安排了30多個高產攻關片。作為重慶市唯一的示范點,南川區首次承擔了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任務,并由東城街道三秀社區的種糧大戶集中流轉110畝土地實施。
“袁院士就是看中了南川的生態條件好,晝夜溫差大,海拔、氣候、溫度等適合水稻生長。”南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宋敏告訴記者,為了支持此項國家級的高產攻關實驗,南川區特意安排了8名農技專家跟蹤培育,并投入30多萬元辦公經費予以支持。
宋敏指著金燦燦的稻田告訴記者,正在收割的“超優千號”是袁隆平院士在第四期超級稻的基礎上,親自選育的具有超高產潛力的第五期兩系秈型超級雜交水稻。目前,經過5個多月的精心培育,攻關片的水稻喜獲豐收。
“我們南川優質雜交稻的畝產量為500多公斤,而‘超優千號’的目標是其兩倍,這就對技術和管理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宋敏說,為此,南川區專門成立了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和技術操作規程,從浸種、秧床整理、擺放秧盤、澆水、栽植等每個環節,都由技術專家嚴格指導種糧大戶按照技術要求操作。
與優質雜交稻的種植管理相比,南川百畝攻關片講究“精細化”管理,并結合多種實用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良制、良種、良法配套。如,育秧采用營養盤雙膜旱育秧技術,施肥必須采用測土配方,就連移栽也實行劃行插秧,行向為順風方向。
測產中,專家組現場選取了有代表性的高、中、低產量田塊各1塊進行機收。經測產,三塊水稻的平均畝產達到950.5公斤,其中,高產田塊平均畝產突破1006.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