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川省農科院在米易縣埡口鎮安全村試驗種植“航天水稻”,當年測試的最高產量為941.7公斤。
今年,省農科院、米易縣農牧局繼續推廣試種航天育種水稻及配套超高產技術,把種植范圍擴大到7個鄉鎮,再次向“噸糧田”發起沖刺。
當天上午9點,專家組小議之后,將驗產點定在埡口鎮安全村和丙谷鎮橄欖河村同時進行,隨機選取了兩個村的三個代表性田塊,采用挖方的方式進行人工收割,驗產的水稻品種為花香7號、花香優1618。
開鐮、脫粒、去雜質、除水分、量面積、稱重……看著專家組工作人員忙碌不停,安全村“航天水稻”種植戶高華有點忐忑,“畝產要達到一噸,有點懸哦!”
令高華沒想到的是,他家當天采收的0.3217畝花香優1618,產出毛谷358.25公斤,風干揚凈后按標準含水13.5%折合,畝產1002.1 公斤。
與此同時,在丙谷鎮橄欖河村三組,專家組對另外兩塊試驗田進行驗產。劉興國家采收的0.237畝花香優1618,實收毛谷251.6公斤,風干揚凈后按標準含水量13.5%折合,畝產960.87公斤;劉興梅家采收的0.22畝花香7號,實收毛谷244.4公斤,風干揚凈后按標準含水量13.5%折合,畝產1003.1公斤。
米易縣農牧局局長張宏斌高興地說:“經過兩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實現了‘噸糧田,兩萬元’的目標。”
據了解,此后,省農科院將在米易縣大面積推廣種植航天育種水稻及配套超高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