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老鄉”之現代農業典型材料------馬鈴薯產業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9-26 16:48:57
近年來,張掖市著力實施“中國西部馬鈴薯加工及種薯繁育基地”建設工程,以種植標準化、品種專用化、生產集約化和加工精深化為目標,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全面開展科技示范及科技培訓工作,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馬鈴薯產業已成為我市沿山地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2014年,全市建成千畝以上連片示范點63個、萬畝鄉16個、千畝村28個,建成原良種繁育基地7.6萬畝,生產微型薯3000萬粒,脫毒種薯推廣應用面積達到42.8萬畝,脫毒種薯推廣普及率達到92.4%。全市種植馬鈴薯46.31萬畝(其中標準化栽培20萬畝),較上年增加1.07萬畝,增長2.4%,畝均產量2.8噸,總產130萬噸,總產值14.3億元。目前,全市馬鈴薯種植配套農機具達到1810臺,馬鈴薯機械化服務組織達到59個,機械化種收面積45萬畝,馬鈴薯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97%。全市馬鈴薯貯藏能力達27.85萬噸,形成了以氣調庫、半地下庫、山體庫為主,農戶自建貯藏窖及臨時性貯藏設施相搭配的貯藏體系,能夠滿足10萬噸種薯貯藏要求,同時能為50萬噸加工原料提高臨時性貯藏場所。我市已陸續建成愛味客、有年金龍、張掖玉鑫、山丹芋興、高臺富源、民樂豐源、西域恒昌等規模較大的全粉、精淀粉加工龍頭企業7家,和30多家小型淀粉加工企業,全市加工馬鈴薯能力達80萬噸。在馬鈴薯銷售方面,由市內加工企業收購加工薯56萬噸,向市外銷售加工薯25萬噸、種薯21萬噸,由本地農貿市場銷售菜用薯25萬噸,農戶自留和加工3萬噸。我市發展壯大馬鈴薯產業的成功做法主要有5點: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優惠政策引導。在馬鈴薯基地建設過程中,市縣鄉三級政府成立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協調。并抽調骨干組成技術指導小組和科技服務隊,為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同時,各縣區均制定出臺了一些相關優惠政策扶持馬鈴薯產業發展。二是加強種薯質量監測,健全良種擴繁體系。各縣(區)組織種子、工商、質檢、農技等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加大種薯和商品薯市場監管力度,對種薯進行產地檢疫和調入調出檢疫,嚴格商品薯的調出檢疫。同時,完善良種繁育體系,重點扶持有資質有能力的種薯企業加快脫毒快繁建設步伐,建成完善的馬鈴薯良種供應體系。三是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加快標準化生產進程。市、縣、鄉三級農技推廣體系,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壟膜溝灌、種薯精選及消毒、合理密植、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切實做好標準化生產技術和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示范推廣,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篩選力度,加快了馬鈴薯標準化生產步伐。四是強化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戶種植水平。結合“科普之冬(春)”、“三下鄉”、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的開展,采取宣講、講座、舉辦培訓班、發放農業科技資料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民培訓,通過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促進了農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五是推進土地流轉,增加規?;N植面積。充分利用我市土地流轉規模大,集中連片,輻射帶動強的優勢,逐步增加規模化種植面積和水平。目前,全市以土地流轉形式進行馬鈴薯生產占馬鈴薯總播面積60%以上。促進了馬鈴薯生產的規?;?、集約化,有效帶動了全市馬鈴薯標準化種植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