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國農科院黨委書記陳萌山,中國農科院玉米轉基因專家王國英、分子育種專家徐云碧來此考察后給予高度評價,利用玉米育種軟件育種,是我國玉米育種史上的一場革命,也是從小作坊育種到工廠化育種的重大轉變。
9月1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北京奧瑞金種業副總經理黃西林來此考察后說:“工廠化育種是引領我國玉米育種潮流的一種新模式,玉米基礎種子生產方式的轉變,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為打破常規育種中專家憑經驗對育種各環節壟斷的作坊式育種格局,該公司建立了玉米育種大數據庫,開發出了具有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玉米育種軟件,實現了育種過程中育種材料選拔、自交系生產鑒定、組合測配、雜交種鑒定等各環節車間化,建立起了一個高效率的玉米育種工廠。
工廠化育種,提升了育種效率,節省了成本,加快了玉米育種從“實驗室”“試驗田”到示范推廣的步伐。常規育種周期長、成本高,從材料選擇、自交系培育,到側配、測試,要拿出一個成型組合需要三五年,成本60萬元。該公司利用大數據實行車間化組合,標準化生產、流程化作業,一年可生產有效組合5000個,效率是傳統育種的100倍以上,綜合運營成本比傳統育種方式降低了90%。目前,該公司有20多個新型自交系受到國家保護,有30個優良組合正在參加各省及國家區試,有4個品種在審定中。
“高產、早熟、耐密、多抗、脫水快”是未來玉米育種的方向,該公司瞄準極具前瞻性的玉米新組合,采用工廠化育種,打破了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憑經驗對玉米育種各環節的壟斷,加快了玉米新組合進入各級參試、審定、示范推廣的速度,從而滿足了市場需求。
“我國玉米種業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批基礎種子公司。專業專注,打造國內最具活力的玉米基礎種子公司,就是我們的發展定位。”焦作聯豐良種工程技術公司董事長皇甫忠良說。依托自身科技優勢和眾多前瞻性成果,該公司發起創建的“N+1種業創新聯盟”會員已發展到7家,今年年底可超過20家。到2018年,該公司年審定玉米品種將在15個以上,奮力爭當中國玉米基礎種子的“航空母艦”。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