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福建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管理暫行規定》的相關規定,經審核,同意春優84、浙優18、中浙優86、恒豐優387和安優18等水稻品種在我省引種種植。
特此通告
附件:春優84等水稻品種引種簡介及引種意見
福建省農業廳
2015年2月10日
附件
春優84等水稻品種引種簡介及引種意見
1.品種引種編號:閩種引稻(2015)第001號
品種名稱:春優84
鄰省審定編號:浙審稻2013020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春江16A×C8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引種試驗平均146.2天,比對照Ⅱ優明86遲熟7.6天。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3.3萬,株高119.7厘米,穗長19.5厘米,每穗總粒數248.0粒,結實率89.26%,千粒重26.0克。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1.3%,精米率73.5%,整精米率49.4%,粒長5.5毫米,長寬比2.1,堊白粒率43.0%,堊白度8.4%,透明度3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0%。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省中稻引種試驗,平均畝產657.53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4.49%,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參加省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9.81公斤,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2.06%。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秧齡為25天左右。插植密度20厘米×24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3~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0.5:1.0,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為5:3:1:1。水管采取采取淺水插秧,寸水活棵,淺水勤灌促分蘗,后期采用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斷水不宜過早。注意及時防治稻曲病等病蟲害。
省農業廳引種意見:春優84屬秈粳三系雜交稻品種(偏粳型)。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對照Ⅱ優明86遲熟8天;產量高;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一般。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管理暫行規定,同意引種。
2. 品種引種編號:閩種引稻(2015)第002號
品種名稱:浙優18
鄰省審定編號:浙審稻2012020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浙04A×浙恢8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引種試驗平均146.6天,比對照II 優明86遲熟8.0天。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2.2萬,株高123.4厘米,穗長21.0厘米,每穗總粒數283.7粒,結實率87.76%,千粒重24.6克。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2.7%,整精米率47.8%,粒長5.4毫米,長寬比2.2,堊白粒率13.0%,堊白度5.3%,透明度3級,堿消值4.9級,膠稠度77 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1%。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省中稻引種試驗,平均畝產645.73公斤,比對照II 優明86增產12.43%,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參加省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6.28公斤,比對照II 優明86增產1.28%。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種植,秧齡為25天左右。插植密度20~23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3~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0.5:1.0,基肥、分蘗肥、穗肥比例為50:35:15。水管采取淺水促蘗、適時烤田、有水抽穗、濕潤灌漿、后期干濕交替。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等病害。
省農業廳引種意見:浙優18屬秈粳三系雜交稻品種(偏粳型)。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比對照II 優明86遲熟8天;產量高;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一般。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管理暫行規定,同意引種。
3. 品種引種編號:閩種引稻(2015)第003號
品種名稱:中浙優86
鄰省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0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浙A×T-8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引種試驗平均126.3天,比對照宜優673遲熟1.5天。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21.0萬,株高106.8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34.1粒,結實率77.54%,千粒重27.4克。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1.7%,粒長7.1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26.0%,堊白度3.8%,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4%。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省晚稻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66.93公斤,比對照宜優673增產5.05%,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參加省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4.8公斤,比對照宜優673增產4.78%。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秧齡為25~30天。插植密度19.8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0.6:0.9,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為5:4:0.5:0.5。水管采取淺水促蘗、適時烤田、有水抽穗、濕潤灌漿、后期干濕交替。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業廳引種意見::中浙優86屬晚秈三系雜交稻品種。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宜優673遲熟2天;產量高;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中后期應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管理暫行規定,同意引種。
4. 品種引種編號:閩種引稻(2015)第004號
品種名稱:恒豐優387
鄰省審定編號:粵審稻2013014
選育單位: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恒豐A×R38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引種試驗平均122.0天,比對照宜優673早熟2.8天。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19.8萬,株高100.8厘米,穗長22.4厘米,每穗總粒數159.3粒,結實率78.01%,千粒重26.2克。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4%,精米率74.2%,整精米率47.9%,粒長7.3毫米,長寬比3.5,堊白粒9.0%,堊白度1.8%,透明度2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2.3%。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省晚稻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67.80公斤,比對照宜優673增產5.21%,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參加省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29.5公斤,比對照宜優673增產2.48%。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秧齡為18天左右。插植密度16.5厘米×23.5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0.7:0.9,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為5:3:1:1。水管采取淺水促蘗、適時烤田、有水抽穗、濕潤灌漿、后期干濕交替。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業廳引種意見:恒豐優387屬感溫型晚秈三系雜交稻品種。全生育期123天左右,比對照宜優673早熟3天;產量高;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一般。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中后期應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管理暫行規定,同意引種。
5. 品種引種編號:閩種引稻(2015)第005號
品種名稱:安優18
鄰省審定編號:浙審稻2013015
選育單位: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安早9A×pah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引種試驗平均125.7天,比對照宜優673遲熟0.8天。群體整齊,后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20.2萬,株高99.7厘米,穗長21.4厘米,每穗總粒數148.1粒,結實率77.7%,千粒重25.3克。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7.1%,粒長6.7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14.0%,堊白度1.7%,透明度2級,堿消值5.2級,膠稠度6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6%。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省晚稻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59.95公斤,比對照宜優673增產3.75%,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參加省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51.5公斤,比對照宜優673增產5.1%。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秧齡為25天左右。插植密度20厘米×30厘米或25厘米×25厘米,叢插2粒谷。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0.6:0.9,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比例為5:3:1:1。水管做到淺水播種,深水護苗,返青后薄水灌溉,后期以濕為主。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農業廳引種意見:安優18屬晚秈三系雜交稻品種。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對照宜優673遲熟1天;產量較高;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中后期應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管理暫行規定,同意引種。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