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年再生稻種植情況
安徽省安慶市再生稻生產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進行,但是由于沒有比較適宜的、再生能力強的品種,再生稻技術研究和推逐步減少,最終停滯,從2010年開始,安慶市農技部門又開始著手進行再生稻技術研究,由于選擇了較好的再生能力強的品種準兩優608,種植面積又有發展。據農業部門調查統計,2014年,全市再生稻種植面積10090.8畝,頭季稻畝產504.22公斤,再生季平均畝產189.2公斤,兩季畝產達到693.42公斤,較種植一季稻田塊畝增153.5公斤,增幅28.43%;較雙季稻畝產產量稍低,一般畝產少100公斤左右。但是種植效益要比種植雙季稻高一些。從種植區域上看面積超過千畝的縣市區有四個,樅陽縣4000畝、桐城5120畝;潛山縣1050畝;望江2320畝。面積超過5000畝的有桐城市。從選用品種上看,準兩優608、皖稻187、隆兩優7號、安育早一號、早秈788、優I608、金優207、深兩優5814、Y兩優1號、兩優6326、豐兩優香1、新兩優223,雖然品種較多,但是種植面積都不大。超過千畝的只有準兩優608、安育早一號、優I608、 Y兩優1號四個品種。面積最大的是準兩優608,面積達到0.462萬畝,占再生稻面積的45.78%,其次是優I608、 Y兩優1號,面積都是0.17萬畝。
2、再生稻種植的具體實例
2.1、2013年望江縣玉田種植專業合作社。2013年,望江縣玉田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長嶺鎮黃家堰村試驗示范面積70畝,早稻實收9戶平均畝產540公斤;再生稻畝有效穗達到22萬以上,平均每穗78粒左右,實收平均畝產328公斤以上;省里專家對金啟田種植的兩個典型田塊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兩季畝產達到925.9公斤。
2.2、2013年桐城市鳳鳴公司。2013年,頭季稻實收畝產量640.5㎏,再生稻畝產量182.6㎏,兩季畝產量823.1㎏,與他單季稻畝產500㎏+小麥畝產量200㎏ ,合計畝產700㎏相比多123.1㎏,增產17.59% 。
2.3、2014年望江縣玉田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黃家堰村建立試驗示范片面積100畝。8月1日望江縣行政服務中心主任盛敏元同志(原科技局)、我、望江縣種植業管理局和長嶺鎮農技站技術人員對黃家堰村的典型田塊進行了測產,高產田塊達650公斤,平均畝產在600公斤左右。隨機抽取長嶺鎮黃家堰村示范片金三一戶機械育插的準兩優608理論測產:畝有效穗18.47萬,平均每穗150.5粒,結實率81.2%,千粒重按30.0g計,理論畝產677.1公斤/畝,八五折575.6公斤/畝。另隨機選取金啟田戶的3號田1.99畝準兩優608全田機收,得鮮谷1405.5公斤,實測水分為33.2%,凈折算至標準水分(13.5%),畝產 545.4公斤;兩田平均畝產560.5公斤/畝。8月16日省水稻所所長李澤福、省種植業局局長牛運生帶領省農科院、省農委有關專家來望江縣實收,結果也是令人欣喜的。
2.4、桐城市青草鎮的20畝再生稻示范片。隨機抽取示范片3號田2.42畝準兩優608機收,得鮮谷1657.1公斤,實測水分為24.66%,雜質為1%,凈折算至標準水分(13.5%),畝產 590.4公斤。由于當時進入9月份,再生季收獲風險加大,我們建議收獲后立即畝施尿素、45%三元復合肥各10公斤做催芽肥,加強病蟲害防治,同時注意防治“寒露風”危害,確保再生季有收。種植方式為手工播種機械插秧,品種為準兩優608。在今年水稻生長期多陰雨寡照的不利條件下,加強田管,克服氣候災害的影響。現田間長勢均衡,稈青籽黃,基本無病蟲草危害。2014年9月4日,安慶市科技局和桐城市科技局聯合組織有關專家,對桐城市鳳鳴農業科技循環公司實施的“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課題青草鎮示范片頭季稻進行現場考察,并選擇代表性田塊進行了驗收。
2.5、懷寧縣月山鎮宣以彬。再生季有效穗達到20萬左右,大穗小穗各占62.4%和37.6%。其中:未壓稻樁平均每個稻樁產生1.2個穗,每穗73.5粒,受壓稻樁每樁1.7個穗,每穗31粒。平均每穗57.52粒左右,理論畝產224.33公斤,八五折后畝產190.7公斤。
3、再生稻產量與效益分析
農民種田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種什么賺錢就種什么,怎么種賺錢就怎么種。因此,一切圍繞增收來種田。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國家是以糧食安全作為第一要務。因此國家千方百計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因此,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作為農民種田的技術指導單位,我們認為,只有找到增產與增收的平衡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收入增加,這才是糧食作物品種、技術能夠推廣的前提,兩者不可偏廢。據此,如果再生稻能夠推廣,頭季稻產量應該沒有問題,產量和效益能夠與種植一季稻都差不多,關鍵是看再生季產量如何。如果再生稻的產量為200公斤,農民種植就有一點小賺頭了,但是,與國家糧食安全要求還是有距離的。只有再生季產量達到250公斤,才能實現農民與國家雙贏,
4、進一步抓好再生稻種植的幾點建議
4.1、抓好頭季稻高產栽培是取得再生季高產的基礎
4.1.1、合理安排播種期,適時播種。為確保第一茬水稻在8月20日前成熟收割,確保再生季稻正常生長發育,并于9月15日前安全齊穗,避過“寒露風”,10月底成熟收獲。我們認為,適宜的播期應安排在3月底到4月10日(播種前做好曬種、浸種、種子消毒及催芽工作)前比較保險,直播也應安排在4月15日以前,越早越好。
4.1.2、培育壯秧。無論采取何種育秧方式,培育壯秧都是共同的追求。從望江縣的情況看,采用軟盤育秧和旱育秧對培育壯秧,促進移栽后早發效果明顯。旱育拋秧推薦選拋秧型“旱育保姆”(每袋350g “旱育保姆”可包衣稻種1-1.2公斤)采取“現包即種”的方法包種。其它按旱育秧操作規程常規管理。注意在苗床的選擇上,應選擇土質較為粘重的、土壤肥沃的菜園地或旱地。秧齡較長的,苗床應增施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防止秧苗后期脫肥變黃。機械化插秧育苗技術采取的是軟盤旱育秧。按照秧田和大田1:8-10比例留足苗田。播種按照每畝2公斤種子、每個秧盤75克、22個秧盤準備,秧齡18-20天推算播期,精細播種前要準備好秧床,秧盤與地面要鋪平、鋪實,秧盤與秧盤之間不能留有間隙,四周要用土培實。建議用抗多樂拌種,提高苗期抗逆性。苗期管理采取相應的增溫保濕措施,確保安全齊苗。栽插時秧苗要求:苗高809-200mm,秧苗直立,莖桿粗硬,盤根如地毯,秧苗密度均勻,秧苗成塊不散,分秧時根系不糾纏。并搞好病蟲防治。
4.1.3、合理密植,保證基本苗數。再生稻的有效成穗數與第一茬超級稻的稻樁數有密切關聯,基本呈正比關系。再生稻是利用生育期較短的超級稻有效穗稻樁為母體,應把高產結構建立在有足夠有效穗的基礎上。我們建議機插秧株行距為13.5×30cm,中等肥力田塊每畝達到6-6.5萬基本苗,高肥力田塊每畝達到5~6萬基本苗,爭取頭茬超級稻每畝達19-22萬有效穗數。對拋秧戶,我們要求確保每畝2公斤用種量的秧苗全部拋插到田里。超級稻再生力比較強,每個母莖平均可培育約1.2個有效再生苗,這樣可促使再生苗每畝有效成穗達到20萬左右,從而確保再生稻高產穩產。
4.1.4、科學用水。再生苗因生育前期發根量少,獨立根系不夠發達,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主要由從老根吸收和母莖供應,所以頭茬超級稻根系發達、活力強至關重要。為此,頭茬超級稻水分管理,應以薄水拋插秧、促分蘗,分蘗夠苗及時露曬田,幼穗分化初期回薄水,施穗肥后水分自然落干保持田間濕潤,適度輕露,增加土壤氧氣,促進發根,增強稻根活力;以后干濕交替灌溉,收獲前7天斷水,以收割時土壤濕潤不陷腳為宜。總之,要做到以水調氣,以氣促根,達到稈硬根壯芽活,成熟時青株蠟稈的目的。
4.1.5、科學施肥。超級稻植株生長勢強,需肥量大,耐肥。應平衡施肥,其氮:磷:鉀比例應為1:0.5:1較好。中等肥力田塊,目標產量每畝600-650公斤,一般每畝施純氮12-13公斤、磷肥5-6公斤、鉀肥10-12公斤。高肥力田塊,目標產量每畝650-700公斤,一般每畝施純氮12-15公斤、磷肥4-5公斤、鉀肥12-15公斤。另外,每畝施1公斤脈素特作底肥。肥料施用分配:氮肥作基肥、蘗肥各占40%,穗肥占20%;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作基肥、蘗肥各占30%,穗肥占40%。此外,特別要施好促芽肥,再生稻是利用生育期較短的超級稻收割后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給予適當的水、溫、光和養分條件,加以培育,使之萌發再生蘗,進而抽穗成熟的。促芽肥不但可以延長早稻頂三葉的功能期,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早中稻潛伏腋芽的萌發。為此,務必要施好促芽肥,即在早稻齊穗后15天(收割前10天)進行,每畝施尿素7-15公斤,促進休眠芽的生長。
4.1.6、搞好病蟲害的防治。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稻樁節上腋芽生長發育成穗的,要保護好母莖及葉鞘不受病蟲為害,成熟期青枝蠟稈。因此,早中稻栽培全過程要根據當地農部門病蟲情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要做好水稻紋枯病的防治。在水稻分蘗至孕穗期、抽穗期,叢發病率15-20%時,分別用藥防治,確保水稻再生芽沒有被紋枯病損害,以免影響再生季產量。
4.2、切實把握好再生稻栽培技術幾個關節點:
4.2.1、適時收割。頭季稻收割是以爭取高產與保持其再生活力相協調為適期;一般應安排在早稻8.5成至9成熟期收割為宜。這樣既能盡量提高早稻產量,又能使稻樁發芽快、再生能力強、為再生稻高產打下良好基礎。收割時不要踩斜踩壞稻樁,盡量使其保持直立。
4.2.2、留好稻樁。留稻樁高度直接影響到再生稻的發芽速度、生育期和產量。在一定范圍內,留稻樁矮的發芽分蘗較慢、生育期較長、產量高,而留稻樁高的發芽分蘗較快、生育期比較短、產量較低。因此,比較理想的留稻樁高度為30厘米左右。收割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熟期較早可以待頭季稻完全黃熟后收割;對熟期較遲,且沒有完全黃熟的可適當提前收割。留樁也可根據早遲留樁,如頭季收割早不影響再生稻的灌漿結實,可留稍短一些,一般在25-30厘米;如頭季稻收割稍晚可適當留樁長一些,一般在30-35厘米。
4.2.3、科學合理用水。早中稻收割留稻樁后,田間要保持濕潤,不受干旱,但也不能長期淹水,以免老根腐爛,喪失活力。如遇高溫干旱,要及時灌回薄水,以防稻樁失水萎縮,降低潛伏腋芽生活力,影響分蘗發苗。再生夠苗后,保持薄水,間歇輕露長期保持濕潤;抽穗揚花、灌漿期回薄水,黃熟期間濕潤自然落干至成熟。
4.2.4、適時追肥。早中稻收割時,稻樁上再生芽已趨現青,幼穗分化發育在進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并進。因此,早中稻收割留稻樁后應及時追肥,促進低位分蘗發苗、壯苗,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數,提高再生稻產量。早中稻收割后3天內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再生苗長出15~18天,每畝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7.5公斤。再生稻始穗至齊穗時間較正常晚稻要長,約需20天左右,當抽穗達20%時每畝用花多樂40ml加磷酸二氫鉀120~150克兌水50公斤噴施一次,促進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增加產量。
4.2.5、防治病蟲鼠害。再生稻往往較正常晚稻早生快發偏早抽穗成熟,因而其病蟲害較正常晚稻有稍為偏重的趨勢,要加強“過渡田”的管理,特別做好病蟲鼠害防治,重點注意防治稻薊馬、螟蟲、稻飛虱、稻瘟病、鼠雀危害。
5、關于再生稻示范推廣的幾點體會
5.1、準兩優608是一個十分合適的高產再生稻品種。準兩優608是通過理想株型塑造與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選育的單產大幅度提高、品質優良、抗性較強的大穗型水稻品種。準兩優608在我縣作早稻生育期在130-135天左右,分蘗率、再生能力強,再生季65天左右。已在湖南、浙江、湖北等周邊省份作再生稻種植均取得成功,2013年以來在望江和我省許多地方種植取得成功,這一次的觀摩交流會參觀的兩個示范片和來參會交流的眾多實踐者,充分證明準兩優608這一品種的優良的再生高產特性。
5.2、準兩優608全程機械化再生稻“一種兩收”加綠肥模式是大戶種植模式的有益補充。現在的大戶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后,普遍存在請工難,用工成本普遍較高,種植模式單一,經濟效益不高。特別是一稻一麥模式與廣大農戶的種植模式一致,在最需要請工和機械工作時,無法請到,很多大戶秧齡拖到50多天才能栽插完,產量普遍只能達到500公斤左右。由于水稻生育期推遲,也影響到午季小麥的播種和產量。準兩優608全程機械化再生稻“一種兩收”加綠肥模式,不僅與廣大農戶的種植模式錯開,解決了大戶現有模式的用工難問題,而且不需播種、育秧和插秧,不需耕犁耙田,省種、省工、省肥、省水、省藥,投資少,生長期短,只需60多天就能收獲,再加上種植綠肥,不僅增加了經濟效益,還增加了生態效益。按我去年自己的比較,兩種模式每畝效益相差550元以上。這一新模式值得大戶嘗試,值得政府支持。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