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更深的是偉人毛澤東曾譏斥“ 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乃共產主義之 怪論為“ 不須放屁!”.“其實,聯合國早已把土豆作為玉米、小麥、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主糧作物了,將2008年確定為馬鈴薯年,以提高公眾對土豆在戰勝饑餓中所發揮重要作用的認識,促進生產、加工、消費和貿易,甚至提出了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土豆可以拯救人類的論斷”。負責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宣傳的施曉亮如是說。
土豆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也由來已久。記得小時候西北的長輩稱“土豆燒牛肉”為蘇聯老大哥共產主義最高境界吃的菜,當時中國屬于最困難時期,確實能吃上這個菜是幸福的。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是最早提出“土豆主糧化”思路的提出者和倡議者,而小小的土豆進入我國糧食范疇,將土豆為主糧化,還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郭鳳蓮聯合多位代表,五年前在全國兩會提交的《確立馬鈴薯主糧地位促進糧食增產確保糧食安全》的議案中提出的。
糧食安全始終牽動中央領導的心,實行糧食安全新戰略,確保國人舌尖上的安全,糧食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問題。2013年中國農科院馬鈴薯主糧化項目組正式啟動,2014年6月在衡水土豆產業發展座談會上,余部長聽取了中國農科院馬鈴薯主糧化項目組做《馬鈴薯主糧化項目和衡水替代種植試驗總體情況進展》的專題匯報。就在這次會議上,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提出,要用5至10年基本形成土豆主糧化生產和消費新格局。
馬鈴薯被賦予主糧化的內涵,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我國三大主糧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統計顯示,2009年全世界土豆人均年消費量為50公斤,美、英、德、法、加等國家人均年消費56公斤,均遠高于我國的37公斤。
馬鈴薯是我國五大主食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主任萬寶瑞介紹,馬鈴薯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4倍左右,被稱為“十全十美”的營養產品,富含膳食纖維,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體重增長、預防高血壓、高膽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馬鈴薯主糧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營養結構。農民種馬鈴薯省水、省肥、省藥,還省勁。
農業專家分析,我國人口多,糧食“緊平衡”將長期存在,糧食供給總體存在著潛在風險。受耕地面積、水資源、氣候變化等因素變化影響,小麥、玉米、水稻等傳統糧食作物繼續增產的難度越來越大,但土豆增產的潛力遠優于小麥玉米、水稻等傳統糧食作物,土豆抗旱,適應性強,全粉更全,價值更高,全粉能儲存15年。若用上優質的脫毒種薯技術,每畝土豆增收至少一噸,其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土豆對國家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意義重大。
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多安全,把13億人民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任重道遠。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我國糧食供需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未來中國總人口將保持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約600萬人。按2009年人均糧食人均占有量399斤測算,僅滿足新增人口的糧食需求就需要每年新增24億公斤供給。雖然中國糧食生產已“十一”連增,糧食進口并沒有減少。
未雨綢繆,農業部已于2006年出臺了《關于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意見》,土豆對解決中國糧食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土豆已成為我國包括大豆在內的第五大糧食作物,2014年種植面積達557萬頃,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了世界的四分之一,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生產國,在此背景下,馬鈴薯主食產業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土豆畝產量比較小,平均畝產才960公斤,在世界排名92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土豆產量是可以達到畝產三四噸甚至五六噸,這種增產能力是小麥、水稻、玉米沒有的。
馬鈴薯主食已漸入中國餐桌。今年6月1日,馬鈴薯全粉占比30%的第一代馬鈴薯饅頭已在北京的200多家超市銷售,生產廠家每天生產供應馬鈴薯饅頭已超過1噸。近兩年來,農業部馬鈴薯主食產品項目組專家克難攻關,克服了專用品種少、馬鈴薯全粉黏著性弱等技術難題,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已從24個品種中成功篩出4個馬鈴薯饅頭專用品種和5個馬鈴薯面條專用品種,成功的將馬鈴薯饅頭、面條、米粉、復配米占馬鈴薯粉的比重由10%提升至70%、45%、55%、35%,且產品質量好營養價值高。研制的高品質的馬鈴薯主食專用生粉為生產適宜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的高品質馬鈴薯薯泥奠定了基礎。
馬鈴薯主食前景看好。如今,希森集團已經在北京延慶基地、濟南珍珠泉賓館、德州希森大酒店推出了土豆全粉制作的土豆宴,土豆全粉與小麥粉加工而成的饅頭賣到了2.5元一個,僅德州店2014年春節20多天就賣出了37.9萬元。據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蒙山介紹,下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將繼續從品種優育、加工技術、機理研究、營養評價、等多方面開展科學創新。采用常規育種與細胞學結合的方法培育專用粉品種滿足馬鈴薯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加工需要,研發高質量品質馬鈴薯全粉提高全粉在主食產品中的比重,積極探索我國馬鈴薯主食化的營養,消費、生產一體化的技術和政策,不斷提高馬鈴薯主食化帶來的社會、經濟、生態、營養效益。
土豆主糧化,要走的路還很長。首先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就目前來說,大部分人都把土豆當作蔬菜,土豆作主糧就必須符合主糧的要求。其次,工藝復雜價格較高。土豆主糧化要有經濟基礎作后盾,目前,一般消費者一時恐難以涉足。 其三,推廣土豆主糧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這種支持是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宣傳上的支持,對生產土豆的糧農在種子上、肥料上、農機上、銷售上、收購上以及收購價等環節的關心支持。總之。土豆主糧化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鼎力支持,需要調動糧農和消費者兩個積極性。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