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主要有這些病蟲草害
地下害蟲 本市為害小麥的地下害蟲有金針蟲、蠐螬和螻蛄等,以前兩種為害為主。金針蟲是叩頭甲幼蟲的統稱,有溝金針蟲、細胸金針蟲和褐紋金針蟲三種。幼蟲可咬斷剛出土的小麥幼苗,也可外入已長大的幼苗根里取食為害,被害處不完全咬斷,斷口不整齊。蠐螬是金龜甲幼蟲的總稱,主要在小麥秋苗期和春苗期為害,可咬食小麥地下根莖,造成缺苗斷壟。
麥蚜 俗稱膩蟲,是為害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主要種類有麥長管蚜、禾谷縊管蚜、麥二叉蚜和麥無網長管蚜,其中麥長管蚜占比最多。麥蚜既能直接刺吸小麥汁液,也能傳播病毒病。在小麥苗期,麥蚜多集中在麥葉背面、葉鞘及心葉處,被害處呈淺黃色斑點,嚴重時葉片發黃,甚至整株枯死。
白粉病 在小麥整個生長期內,植株地上各部位均可發病,病菌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莖稈和穗。病部表面覆有一層白粉狀霉層,后期霉層逐漸由白色變灰色乃至褐色,并散生黑色顆粒。重病株常矮而弱,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
銹病 俗稱黃疸病,有條銹病、葉銹病、稈銹病三種,其共同特征是受害部位產生鮮黃色、紅褐色或深褐色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區別為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在本市發生的主要為小麥葉銹病,其發病部位以葉片為主,有時也可為害葉鞘和莖稈。
播娘蒿 又名黃花草、麥蒿等,是為害冬小麥的主要雜草之一。其種子極小,易混雜在小麥種子內隨種子調運進行傳播,也可隨農家肥、地面澆水、風等進行傳播。
防治措施
小麥病蟲草害秋季防治可采用“種子藥劑處理+苗期病蟲草害防治”的防控措施。
■種子藥劑處理
播種前對小麥種子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處理,是防治地下害蟲和預防小麥種傳、土傳病害以及秋苗期白粉病、葉銹病等發生為害的主要措施,也是保障小麥全苗、壯苗的關鍵措施。農戶可根據本地病蟲發生情況,科學調整包衣或拌種藥劑種類,確保小麥“白籽”不下地。
種子包衣配方可選用奧拜瑞31.9%懸浮種衣劑6毫升/公斤(種子量,下同)、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4.8毫升/公斤+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0.5毫升/公斤、70%噻蟲嗪種子處理可分散粒劑4克/公斤+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0.5毫升/公斤。
拌種時殺蟲劑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殺菌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殺蟲劑和殺菌劑可混合藥液拌種,堆悶4-6小時,晾干后播種,其中,鋅硫磷拌種要注意避光操作。
■苗期病蟲草害防治
秋季麥田雜草小、抗藥性差,是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可根據田間雜草發生情況適時開展化學除草。化學除草應該在小麥分蘗期以后、雜草2-4葉期進行。對以播娘蒿、薺菜等越年生雜草為主的麥田,每畝可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或75%苯磺隆干懸浮劑1克,或72%2,4-滴丁酯乳油50毫升防治;以雀麥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每畝可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3-4克防治。
當麥田麥蚜、灰飛虱發生嚴重,達到防治指標時,要及時進行藥劑防治,防止其對麥苗的為害和傳播病毒病。
小常識
種子包衣:是指利用黏著劑或成膜劑,用特定的種子包衣機,將殺菌劑、殺蟲劑、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著色劑或填充劑等非種子材料,包裹在種子外面,從而使種子成球形或者基本保持原有形狀,種衣劑能迅速固化成膜,因而不易脫落。種子包衣具有提高小麥抗逆性、抗病性,加快發芽,促進成苗,增加產量等作用。
與常規拌種相比,種子包衣可綜合防治病蟲,省種省藥,保護環境,投入產出比高。
藥劑介紹
“奧拜瑞”是31.9%戊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30.8%吡蟲啉+1.1%戊唑醇),是拜耳專門為小麥等禾谷類作物量身定做的殺蟲、殺菌種子處理劑。
“奧拜瑞”兩種有效成分的廣譜性和系統內吸性,可防治小麥絕大部分病蟲害,降低病毒病的發生幾率和防其蔓延。其對散黑穗病、紋枯病等防效優異;對蚜蟲持效期超過6個月,能控制蚜蟲的為害;“奧拜瑞”還表現出壯根壯苗作用,增加小麥返青后有效分蘗數,具有顯著的增產作用;“奧拜瑞”還能使作物具有“逆境屏蔽”功能,在逆境(熱、澇、旱)條件下,用“奧拜瑞”處理過的植株更強壯、更健康,抗旱、抗凍、抗倒,確保增產提質。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