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倉”水稻喜獲豐收 種植戶搶收忙
9月中旬,當記者來到黑龍江友誼農場的時候,天氣已經轉涼,水稻已經成熟,金黃的稻田被微風吹過,像片片金黃色的波浪,非常漂亮
馮純玉是友誼農場九分廠的種植戶,最近每天早上6點,他就起床修整機器。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是什么設備?
黑龍江農墾友誼農場種植戶馮純玉:是咱那機上的那個轱轆。現在檢修一下。
馮純玉說,機器檢修早在一個月之前就開始了,現在馬上就開始秋收了,機器的檢修也基本完成。
馮純玉說,在東北,老天留給他們的秋收時間非常少,如果在秋收期間遇上連陰天,他們農戶的收成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搶收糧食,成為眼下農戶最緊急的事情。
馮純玉:過兩天比這還冷,等到最后一期收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晚上下下霜,第二天早上就是一層冰茬。
搶收糧食,成為眼下馮純玉最緊急的事情
馮純玉說,除了特殊的天氣原因之外,促使他盡快收割的,還有另外一層因素。
馮純玉:等第一場霜來以后,隔個三四天之后,才能收,就得差十五六天。價格肯定有(下跌)。
馮純玉一直擔心水稻不夠成熟,影響割曬。在這塊地里轉悠了一圈之后,一直懸著的心,總算踏實了下來。
記者:是從哪個地方判斷可以割曬的?
馮純玉:像這個二茬穗,你看有的。
馮純玉告訴記者,可以通過水稻的穗子判斷能不能收割
九點半,水稻上的露珠,在太陽的暴曬之下,揮發了。馮純玉也正式開始了今年的秋收。他告訴記者,現在機器化操作,給他們省了很大力氣。
馮純玉:它這個鋪是魚鱗鋪,它的特點,它是怎么的呢?你看這頭都在上邊,底下都是桿,然后陽光照射,它那個直接照射到上面,而且它這個茬是這么高,它底下有通風,通風效果非常好,上下一起干,水分均勻。
記者:曬得也快一點對吧?
馮純玉:對。
馮純玉說,現在機器化操作,給他們省了很大力氣
風調雨順的豐收年 種植戶一坰地純收入一萬元
四天之后,我們再次來到這個割曬的地塊里,馮純玉已經拿著水分測量儀,進行測量稻谷的水分含量。
馮純玉:十四五個,整吧。
記者:現在就準備收?
馮純玉:對,水分基本上就可以了。
四天之后,記者再次來到這個割曬的地塊里,馮純玉正拿著水分測量儀,進行測量稻谷的水分含量
機器一過,秸稈直接打碎,如散花般落在稻田里,一會過后,裝滿機器的水稻谷粒,被裝進卡車里,拉進曬場。很快一坰地就收完了。
水稻拉近曬場,后面緊跟著有一臺機器則直接翻地,馮純玉說,當黑土地翻出來,至此,他家的秋收就算告一段落。
馮純玉:翻完之后這一年就完事了。
記者:等著賣糧就完了?
馮純玉:就賣糧了,變錢了。
馮純玉說,當黑土地翻出來,他家的秋收就算告一段落
看著谷粒歸倉,再加上今年的水稻利潤不錯,這讓馮純玉非常開心。由于稻谷的水分也達到了收購的安全數,他現在就等著賣掉糧食數錢了。
記者:今年的豐收就已成定局了?
馮純玉:對,現在往那一放就等著收糧的販子來,然后賣糧商了。
看著滿倉的糧食,馮純玉笑著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今年之所以水稻豐收,天氣好是最主要的原因。
馮純玉:是最風調雨順的一年。那當然了,缺雨了就來雨,要溫度溫度就來。收成跟去年比水稻還算不錯。
除了天氣好外,今年馮純玉又通過農機合作社,原價接近60萬的水稻收割機,馮純玉花了29萬,就買到了家。自己家有了機器,現在每坰地的投資也比去年便宜了1000元。
除此之外,馮純玉說,他之所以能夠每坰地接近一萬元的收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是友誼農場最早割曬的種植戶,這樣就可以搶先銷售新米,價格也比等大量上市時高一些。
馮純玉:割曬的好處,它減輕臺面的壓力,就是曬場,然后它還可以早賣,新糧下來賣高價。
種植水稻的老百姓幾乎都說今年是豐產又豐收,那么馮純玉今年的收成是多少呢?
馮純玉:水稻今年國家還保價,跟去年保價是一樣的,一市斤能賣到1.5元,坐家賣能賣到1.5元,1噸3000塊錢,這一坰地毛收入3萬,毛收入3萬的話,去了各方面的成本,純的一坰地得掙1萬塊錢。
記者:那你今年總共種了多少?
馮純玉:總共今年84坰地,保守的說80萬基本上。
水稻豐收玉米“傷心” 市場引導是關鍵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玉米牛市持續的時間則長達7年。不過從2015年3月中旬,玉米價格開始下跌。
黑龍江農墾友誼農場的種植戶孫德剛,今年種植了20坰地,300畝的玉米。不過今年的玉米價格,讓他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孫德剛今年種植了300畝的玉米,不過今年的玉米價格,讓他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眼看著地里的玉米已經非常干了,但是一直沒有賣出去,這急壞了孫德剛。屋漏偏逢連陰雨,趕上玉米成熟的這幾天,雙鴨山友誼縣的天氣卻一直陰天,時不時的下場陣雨,使得玉米的水分含量更高了,持續的陰雨天,玉米收購商更不愿意收了。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當很多人都在家歡度節日的時候,孫德剛一大早就跑到了自家的玉米地里,不停在和玉米收購商打著電話,讓他們到自己地里看看能不能收了。
農歷八月十五,孫德剛一大早就跑到了自家的玉米地里,不停地在和玉米收購商打著電話
上午8點半,一位玉米收購商終于來到了孫德剛的玉米地頭,看了看玉米長勢,測了水分之后,兩人就開始談起了價格。
玉米收購商:你這個水在,現在是在34個吧,33個吧,就是在6毛三四左右。
孫德剛:行,6毛3、4,咱這略低點。
玉米水分在33個左右,意味著玉米的含水量,也就是玉米干濕程度的鑒定指標,33個水指玉米含水量為33%。因此孫德剛種的玉米,每斤只能賣到6毛4分錢,雖然相比去年,幾乎下降了很多,但是孫德剛還是選擇賣給了這位玉米收購商。
孫德剛:在6毛3,6毛4,普通價格,咱們也不能要這要那的,差不多就賣了。
隨后老孫找來了兩臺大型收獲機械,開始收獲玉米。
孫德剛種了一輩子的莊稼,種田精明,是個地道的莊稼人,今年玉米種植應用了縮壟增密,飛機航化,玉米生育期防病健身等科技措施,因此產量相對還高一些,坰產達到了十三四噸。即便如此,今年的收入還是下降了一大截。
孫德剛:跟今年苞米無論從產量是從玉米價格上,照去年預期的要差很多很多,去年一坰地都掙將近1萬塊錢,今年也就是四五千塊錢,頂天了。
孫德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他種植的土地都是從農場職工手中以每公頃1000元的價格流轉過來的,扣除每坰收割機1000元,以及其他各項生產費用,老孫今年每公頃的純收入在三四千元,按照去年的預期比較每公頃土地的收入降低了五六千元。
孫德剛:一個是受市場價格的波動,所以市場價格不好。另外一個今年受干旱氣候影響,產量比去年也差不少。去年是一坰地16噸多,今年也就是13噸左右,13噸到14噸這樣,各方面因素加上,找比去年得少掙,一坰地得少掙五六千塊錢吧。
鑒于糧食價格的低下,孫德剛明年打算轉變種植方式,種植經濟作物,防止糧價低給他帶來風險。
孫德剛:那就不打算種這些地了,因為這個種地的風險也不小,不想種了,不想種這些地了,這個苞米的價格不太穩定。
在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區,和孫德剛一樣,今年種植玉米的農戶,幾乎都沒掙到錢。
友誼農場玉米種植戶陶鳳武:受很大影響,價格比往年降1毛多,受很大影響。往年如果按照7.5毛錢算,咱們今年產出最次一坰地也在七八千塊錢,這一下子整得一坰地也就在3000左右塊錢。
陶鳳武今年大部分田地都是種植玉米,這讓他很受傷,他也決定明年不種玉米了。
陶鳳武:明年要看形勢了,看國家形勢,如果大豆補貼國家能給增加的話,那咱也可能種大豆。
針對玉米種植戶,豐產不豐收的局面,友誼農場副廠長張秀國說確實是這種情況,水分相同的情況下,玉米的收購價格比去年低了1.1毛錢,降低了10%。為了讓種植戶明年有好的收成,他們會再調整種植結構上,科學引導農戶,使得畝效益最大化。
黑龍江農墾友誼農場副場長張秀國:肯定是要調的,結構要調優。既然市場多了,我們就根據市場調整。可能會像馬鈴薯,還有一些經濟作物,一些豆類上發展。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和對調優結構的角度來看,對玉米的調控勢在必行。因為農民或者職工群眾種地追求最大化,可能看到什么掙錢種什么,往往是市場跟風。所以這一塊,我們會根據整個的市場把握,做一個合理和科學的引導。
半小時觀察:
黑龍江省是我國玉米主產省之一,玉米單產一直保持在4000-5000公斤/公頃,年總產在800萬-1100萬噸,約占糧豆總產量的40%,可以說,玉米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玉米市場與國際接軌,再加上國家的糧食收儲政策的變化,對市場、對種植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對玉米種植戶的收入,也產生了影響,這樣的結果令人遺憾。我們希望當地的職能部門,能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及時傳達國家的農業政策,及時把握市場變化,指導好農民的種植,有效保護好農民的利益。而對于廣大種植戶來說,如今的農業生產,市場化程度更高,選擇空間也更大,及時調整種植品種,尋找經濟效益更高的農作物,無疑是明智的選擇。祝愿他們明年在豐收的時候,更能獲得收入的增加,掙到更多的錢。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