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機儲”,水稻從種植到收儲實現全程機械化,使魏仕連不再擔心勞動力短缺。“以前我種20畝地,一茬收2萬多斤稻谷,光晾曬就要幾個人忙幾天?,F在6臺糧食烘干機一天能處理90噸糧食,只需要3個人。”魏仕連說,“機器烘干的稻谷質量有保障,每斤還可以多賣5分錢”。
“以前種田,秧插下去一周就開始施肥,把所有的肥都撒下去,初期禾苗容易貪青,而在后期需要營養時肥料卻因揮發而浪費。”魏仕連說,“現在要把化肥量減下來點,分段施肥。一般插秧后,過10天至15天才施肥,因為苗兒大一點的時候肥料利用率會高一點。每畝地一季算下來能省30斤化肥”。
縣農技中心主任姚易根說,新干縣今年推廣“三控”施肥技術,因為控制了肥料,禾苗剛開始的時候就不會長得太旺,能控制無效分蘗,水稻田里的通風透光就會更好一些,病蟲害發生的機會就要少一些。他測算,一畝地原來需要使用農藥70元,如今只需要40元至50元。在農技中心的支持下,魏仕連的田里設置了20盞光控物理殺蟲燈和1個自動蟲情觀測點,還組建了1支病蟲害防控專業隊。
在姚易根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新干縣溧江鎮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放眼望去,“三控”施肥技術簡比試驗、有機質提升試驗、磷肥梯度試驗、新品種篩選試驗、病蟲害防與不防試驗等田間標識林立。在示范片的百畝核心區,進行著幾十組對比試驗。據介紹,核心區進行了土地平整、改造和完善排灌設施、修筑水泥田埂,今年共開展了早稻、晚稻試驗示范28個。今年早稻的測產結果是畝產1117斤,預測晚稻畝產將達1250斤以上。
農技員鄧春云負責“三控”施肥的試驗區域。記者采訪時,他正跟農民黎建華交流著。按照規劃,黎建華的田塊分三等份,分別是習慣施肥區、高產施肥區和“三控”施肥區。鄧春云告訴黎建華,“三控”施肥由于采用多段施肥,會增加一些人工成本,但用肥總量減少10%,作物增產幾十斤。雙季稻每畝可以增收260元,單季稻能增收120元至150元。
增產重要,增產的途徑是否環保、有無經濟效益同樣重要。江西省農業廳糧油作物局副局長余冬輝說,今年秋糧生產強調向質量型轉變,尤其注重綠色、低耗,鼓勵農藥、化肥減量施用。以前農民大多是懶人施肥、隨意施肥,如今開始在意調節施肥時機和配比。江西省以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為抓手,創新、引進的綠色生產技術,也讓種糧戶感受到了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的魅力。
今年,江西省共建立糧食萬畝高產示范片436個,推廣“三控”施肥技術700萬畝,水稻機械化水平達67%。截至目前,江西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007萬畝,流轉率達31.43%,百畝以上種糧大戶8940戶,種植面積460萬畝,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政府推動下,農業集約化水平迅速提升。
更多糧食烘干機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