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就要進入采收期了,人們馬上就能吃到新米了,什么樣的大米才能吃得更放心呢?這兩天,全國植保專家會聚蘇州太倉市東林村,在這里召開了一個“優質中晚粳稻田安全用藥技術規劃化”示范現場會。在這里,水稻種植采用江蘇省農科院新技術,從抽穗揚花開始就不打農藥了,到稻米采收農藥有近一個月的降解期。
另外,很多人覺得日本大米更安全,事實是怎樣的呢?專家檢測給出了答案。
抽穗揚花起不再打藥
不僅降低成本還增產
大米是餐桌上的“主角”,如果完全不打農藥,影響收成怎么辦?“現在,農民們的普遍做法是,在水稻的生育期,打10次左右的農藥,包括除草劑、抗病蟲害等農藥。但我們的想法是,讓水稻在種植過程中,更少地用農藥。”江蘇省農科院副院長劉賢金說。
想要控制稻米的農藥殘留,最有效的方法就算是“少打藥”。從2013年開始,江蘇省農科院在蘇州太倉、揚州儀征、泰州興化等三地開始試驗,用新方法種水稻。
太倉東林村書記蘇齊芳介紹說,他們的農田實現生態化循環,把秸稈處理后養羊,羊糞制作成有機肥,同時有機肥用在稻田、水果園里。“今年,我們化肥減少了50%的量,節省了不少錢。”在打農藥方面,他們嚴格按照江蘇省農科院的技術來實行,采用“1+3+X”的減次減量施藥模式來執行。具體做法是,在水稻移栽時進行一次雜草防除,到分蘗末期、拔節期等關鍵時間播撒相應農藥,而到了水稻抽穗揚花開始,就不再用農藥。這樣,水稻“一生”中打三次農藥就可以了。
蘇齊芳說,這么做大大減低了用工成本,而且,水稻并沒有減產,比常規用藥稻區還增產。
檢測400多種農藥殘留
結果全部是“無”
那么,用新技術種出來的大米,究竟怎么樣呢?江蘇省農科院食檢所專家在國慶節前,收集了示范田的標本,進行了農殘、重金屬檢測。一共檢測了428種農藥,包括敵敵畏、乙酰甲胺磷、六六六、甲酸靈、巴胺磷、撲草凈、氧氯丹……檢測下來,424種農藥沒有檢測到任何殘留。
“從國慶到采收,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就算有一些在安全用藥范圍內的農藥會降解掉。估計等正式采收上來,已經完全檢測不到了。”專家介紹,按照這種方法種出來的大米,不僅安全口感也更好。
在現場會上,來自中國農科院、河北、湖北等的植保專家們對新技術表示認可。劉賢金說,目前,他們的技術正在進一步完善中,他們的目的是,先示范田,然后整個江蘇,最后是全國。
國產大米VS日本大米
安全性檢測“打平手”
說到大米,很多人都覺得日本大米更安全,和日本的馬桶蓋一樣,不少去日本的人還搶購了不少日本大米。
事實真的如此嗎?江蘇省農科院食檢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曾經把日本大米和國產大米進行了比對檢測,結果是都安全。“曾經,我在超市隨機購買過5種國產大米,和從日本帶回來的大米品種一起做農殘和重金屬的檢測,檢測的結果同樣安全。”江蘇省農科院食檢所的專家說。
利用進口儀器
可檢測出500多種“農殘”
新米快要上市了,江蘇省農科院一套新的檢測大米農殘技術也研發出來了。“我們利用最精密的高分辨儀器,可以實現一次檢測500多種農藥殘留,這在水稻上還是首次。”在江蘇省農科院的實驗室里,有一套從美國進口的儀器,加上他們自己研發的技術,可以檢測500多種農藥殘留,以及鉛、鎘為代表的重金屬。劉賢金說,目前,我國實行的水稻農殘檢測有183種。日本檢測300多種,而歐盟達到了500多種,他們檢測500多種農殘,是為了讓人們吃進嘴里的大米更安全、放心,也將是“史上最嚴格”的稻米評選標準。“預計我們明年農殘的檢測種類將達到600多種。”
目前,由于新米還沒有上市,他們還沒有給今年的新米做過檢測。不過,他們歡迎企業來做嘗試。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