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縣糧食局明確:“十三五”糧食工作將突出重點、亮點、特色、品牌,著力推進“五大工程”,助力糧食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一、推進保供穩價工程。一是強化儲備糧管理到位。進一步規范儲備糧收購、出庫、競價、交易機制,強化日常監管,確保儲備質量。加強倉儲隊伍業務培訓,積極推廣儲糧新技術,提高糧食儲藏技術應用水平。二是強化市場監管職能到位。切實加強對全社會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等經營活動和衛生的監管,建立“四級”放心糧油網絡。抓好已授牌單位的規范經營、鞏固提高,加大動態監管,提高放心糧油市場監管水平。三是強化市場應急保供到位。進一步抓好全縣糧食應急預案的完善與落實,加強全縣25個應急供應點、5個加工企業、2個倉儲運輸企業的管理,強化應急培訓和演練,提高糧油應急保障能力。
二、推進倉儲升級工程。一是按照1個產業園、3個中心庫、10個收儲庫的總體規劃,加快倉儲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新建或改擴建倉容12萬噸,新增日處理能力400噸的糧食烘干設施6臺(套)。2016年重點加快潼河3萬噸糧庫建設和物流中心東庫區3萬噸倉容項目立項建設工作,以及2臺400噸烘干設施立項建設工作。二是加快糧食流通的信息化、網絡化、四散化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建設。2016年重點實施物流中心、廷柏糧庫智能化升級項目建設,確保秋糧收購投入使用。“十三五”末力爭建立公共服務平臺1個,糧食收購和倉儲系統各14個,儲備糧管理系統8個,財務管理系統1個,網上銷售平臺1個,基本形成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結合,符合現代物流方向的糧食市場體系。
三、推進法治糧食工程。一是進一步轉變糧食行政管理職能。加強行政指導,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在管調控、管市場、管資產、行業指導和做好服務上來,綜合運用政策指引、獎勵引導、示范推薦、信用公示、行政建議等方式,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社會糧食流通管理和服務水平。二是加大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好糧食收、儲、加、銷各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的監管責任,重點是細化和落實糧油出入庫檢測、索票索證、購銷臺帳等一系列質量追溯管理制度。建立不合格原糧處置機制,嚴格全程監管,杜絕不合格原糧流向食品加工和口糧市場。三是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對全縣糧油經營主體建立和完善信用檔案,認真開展信用評價,培育守信受益、失信懲戒機制,基本建立起糧食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四是加快糧油質檢機構建設。爭取政策支持,力爭1-2年內建成縣級糧油質檢機構,為糧食安全提高有力保障,為糧食流通現代化建設補上短板。
四、推進產業提質工程。 一是做長產業鏈。科學制定規劃,穩步實施推進,積極推進糧食流通向兩頭延伸,連接生產和銷售,真正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糧食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加大新技術應用和新品研制開發,重點是推進稻米、小麥粉深度加工、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糧油產品科技含量,打造產品品牌。“十三五”將新開發2-3個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二是做響大企業。按照“一縣一企”的要求和做大做強的目標,繼續深化糧食企業改革,重點打造寶糧集團升級版,做好企業的項目建設工作、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企業發展愿景及上市規劃等。“十三五”重點圍繞“寶糧”打品牌,創名牌,爭創國家知名品牌和馳名商標。著力培育出寶應的糧食“航母”。三是做活新業態。推進糧食供給側改革,從生產環節入手,引導農民種植有市場前景的糧食品種,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生產有市場前景的糧油產品,增加有效供給,培育新的消費需求。大力推廣“網上糧店”、“糧食銀行”等新型業態,促進放心糧油、零售貿易與電商模式相結合,實體經營與網上銷售相補充,促進糧油營銷模式創新和為民服務水平提檔升級。
五、推進自身建設工程。一是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突出正常教育,區分層次,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用心用力,抓細抓實,真正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清醒人”和嚴守政治紀律與規矩的“帶頭人”。二是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監督與管理。重點加強對全系統“三重一大”事項的監督,加強對倉儲建設、資產運作、儲備糧輪換等重點工作和中心任務的監管,做到依法操作、陽光操作。加大執紀查處力度,對違法違紀案件,做到堅決查處,絕不姑息。三是加強行業隊伍建設與管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人才招引和培養計劃,著力引進和培養行業各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凡是符合國家規定持證上崗的,必須通過專業培訓、獲得職業資格,大力提升行業專業技能。強化制度執行力,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在全系統形成積極向上、奮發有為、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