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的人工翻曬與機器烘干,在不同時期、按不同標準計算,其成本與效率不一。隨著技術的進步,普及烘干機乃大勢所趨,且降低了勞動強度。
先看曬谷成本。福建的例子,2013年一個勞力日曬1250公斤谷,包括裝袋、挑谷與翻扒。夏日天氣好需晾曬1.5天,冬天需2.5~3天。以平均2天、1個勞力1天130元算,1公斤成本0.208元。另外,稻谷曬場面積要占去水稻種植面積的0.8%~1.2%,甚至占到2%。
糧食烘干機作業與晾曬比較,2005年浙江人工晾曬,晴朗時1噸谷約曬2天,工日40元,即成本8分/公斤;用烘干機10~12小時可干燥谷物3000公斤,耗油、耗電、人工三項費用約180元,成本6分/公斤,比晾曬降低25%。2011年在安徽樅陽,一機一天可將20噸水稻的水分從30個點降到16個點,費用500余元,而晾曬需8人在400平方米水泥曬場翻曬3天,雇工費遠高于機器烘干。
還是在福建,2015年1500公斤谷按一男一女晾曬2天,日工價漲至150元,平均成本上升到0.4元/公斤。而3臺烘干機為一組,6人24小時可完成烘干與裝卸,日工資200元,共1200元。每機烘糧14噸,3臺共42噸,折算人工費2.85分/公斤,另每公斤用煤5分、電1分,共8.85分,比人工曬谷成本大大降低。
由于季節不同,早晚稻烘干成本不同。追溯到1962年,廣東設計的豎井式谷物烘干機,據管理、運輸人員工資和燃料費、電費及維護費等(未計折舊費)計算成本,每噸谷降低含水量1%需費用0.35元。而人工曬谷,中山農場早造每噸稻谷降水1%的費用為0.3元,晚造為0.48元。用烘干機烘干稻谷的費用比早造曬谷的略高,而比晚造曬谷費用降低27%。
1975年,廣東推出74-1型、74-2型簡易谷物烘干機,每擔烘干費1.6~2元。
1976年,廣東簡易谷物烘干機由省一機局在全省推廣,每小時烘濕谷500~600公斤(濕小麥400~500公斤),降水幅度10%左右,可保證7~10天不發芽、不霉爛;每小時耗煤20公斤、耗電3度,每50公斤濕谷只需0.08~0.1元。1977年,江蘇的遠紅外線糧食烘干機,每小時耗電15度,可烘干糧食1500公斤。糧食在遠紅外線輻射場烘道中經過僅20多秒,即可烘去水分3%~5%。烘干1噸稻谷,去水分1%,費用0.2~0.24元,每臺造價3000元。
上世紀8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贈送北京幾臺烘干機,一機幾天可烘干幾十萬斤小麥。該烘干機每小時產量7噸,耗油80公斤,每公斤電耗0.076度,每公斤烘干成本1分,糧食降水5~10個點。
曬谷與烘干比,一則農民接受程度有限。如《農民日報》2000年報道,一臺低溫循環烘干機作業成本為6~8分/公斤,按微利收取0.14~0.16元/公斤,每畝水稻生產成本增加50元。一則烘干經營也虧損。2004年有人分析湖南烘干機推廣慢之因,說一些品牌機脫水率每小時2%以下,作業成本約6~8分/公斤,按畝產500公斤算,每畝水稻多了40元烘干費。而該類機價約5.5萬元,按10年折舊,年折舊費5500元。烘干谷物總成本為0.207~0.257元/公斤。若以0.2元/公斤收費,無疑經營虧損。總的看,這將成為過去,烘干是趨勢。
糧食烘干節能,有潛可挖。2014年常熟烘干1公斤稻谷,燒煤油需0.14元,燒煤為0.1元。而用谷糠作燃料,成本僅6分。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械設備_糧食烘干設備_小型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價格_小型玉米烘干機價格_小型玉米烘干機_小麥烘干機_玉米烘干機_水稻烘干機_稻谷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多少錢_移動式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廠家_糧食烘干機工作原理_谷物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