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政辦發〔2016〕81號
各鎮、鄉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府各部門: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積極推進財政支持糧食生產綜合改革,全市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但依然存在著種糧成本上漲較快、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種糧效益不高等問題。為切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強糧食生產可持續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現就抓好2016年糧食生產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有關精神,以藏糧于田、藏糧于技、保障糧食安全為目標,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加快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與管護,提升裝備設施和科技應用水平,打造糧食產業全產業鏈,完善糧食生產的支持保護體系。
二、主要內容
1.深化財政支持糧食生產綜合改革,推進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機制創新
根據浙江省財政廳、農業廳《關于印發浙江省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浙財農〔2015〕149號)和東陽市府辦《關于印發〈東陽市財政支持糧食生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東政辦發〔2015〕64號)精神,深化財政支持糧食生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支持聯合社集團采購產前產中產后加工、品牌建設所需的設施設備和服務。扶持建設稻米加工流水線開展糧食加工服務,打造糧食產業全產業鏈,提高社員種糧效益。扶持聯合社或基礎條件較好的糧食生產合作社建設為社員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參加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宣傳推廣品牌,推進品牌建設。
2.進一步壯大糧食生產主體,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嚴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有序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優先發展糧食規模化種植,鼓勵大學畢業生、種糧大戶子女、工商業主投身糧食規模經營,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根據糧食生產技術和社會化服務水平等情況,科學確定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標準,糧食生產各項扶持政策向適度規模種糧戶傾斜,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糧食生產主體實行規模種糧階梯式直接補貼政策:小麥、水稻復種面積50畝(含)-100畝的,每畝補貼60元,100畝(含)-200畝的,每畝補貼75元,200畝(含)以上的,每畝補貼90元。種糧大戶種植的早稻面積再增加補貼每畝30元。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既要解決經營規模過小帶來效益不高的問題,又要防止規模過大、粗放經營造成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弊端,持續推進糧食產業健康良性發展。
3.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與管護,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各鎮鄉街道要按照我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進一步分解落實糧食生產工作任務。整合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治、標準農田質量提升等項目資金,用于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田路、溝、渠、農電線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壤肥力提升。繼續實施水稻產業提升項目,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基礎設施和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全年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8萬畝。認真貫徹《浙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辦法》、《東陽市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實施辦法》,有效遏制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傾向,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管護。省財政下達的功能區以獎代補資金和水稻生態補貼資金主要用于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的補建修建和管護,并對通過省、市級認定的糧食復種指數高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優先給予支持。通過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與管護,有效保障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4.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開展高產創建,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加快新品種引進示范,大力推廣主導品種,提高良種覆蓋率。積極推廣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測土配方施肥等節本增效技術,示范推廣以水稻為主體的水旱輪作、糧經輪作、糧藥輪作等新型種養模式。以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為目標,加快"機器換人"和水稻產業服務中心建設,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為聯合社成員提供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統防統治、糧食烘干給予扶持,促進社會化服務水平和水稻綜合機械化率的提高。繼續安排高產創建和高產競賽專項獎勵資金,著力構建"政府引導、上下聯動、全面參與、層層落實"的組織動員機制,爭取建成一批單產高、效益好、示范效果明顯的水稻高產示范片和示范戶,帶動全市糧食單產水平提高。
5.加快發展旱糧生產,進一步促進糧食擴面增產
貫徹執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旱糧生產的意見》(浙政辦發〔2013〕128號)、《浙江省農業廳浙江省財政廳關于完善旱糧生產扶持政策的意見》(浙農專發〔2015〕69號)精神,把旱糧作為糧食擴面增產的增長點和突破口,堅持數量、質量和效益并重,深入實施旱糧促進行動,積極扶持培育旱糧生產規模經營主體,扎實推進旱糧生產示范基地創建。對旱糧生產基地(連片50畝以上)內的旱糧作物的種植者,給予每畝125元的直接補貼;對在"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且套種面積比例達50%以上的給予每畝60元的直接補貼;扶持創建連片50畝以上的省級高產優質旱糧生產示范基地(旱地)。
6.完善訂單早稻谷獎勵政策,繼續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
認真落實省政府提高訂單稻谷獎勵的政策,對按訂單交售國家儲備早稻谷(包括訂單交售水稻種子)種糧農戶的獎勵標準為:種糧大戶、糧食專業合作社社員按訂單每交售50公斤早稻谷的獎勵30元,每畝最高獎勵240元,市糧食部門要繼續做好訂單糧食預購定金發放工作,進一步優化服務,方便農民,鼓勵農戶多種稻、多售糧。嚴格執行省發布的早晚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訂單收購市內種植戶生產的稻谷,凡市場價低于收購價的,按最低收購價收購;高于最低收購價的,按市場價收購。
三、保障措施
1.加強對糧食生產的金融保險支持
在整合加強糧食生產財政直接支持政策的同時,認真貫徹落實種糧大戶信用貸款貼息政策,省財政繼續按3%的貼息率進行貸款貼息,各有關部門要及早宣傳、大力推動,相關金融機構要簡化手續、強化服務,努力滿足種糧大戶用于糧食生產的貸款需求。繼續實施稻麥生產政策性保險,對參加水稻、大小麥政策性保險的農戶,各級財政給予93%的保費補助。
2.加強糧食生產工作組織領導
糧食生產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糧食生產扶持政策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宣傳推動,完善政策具體操作程序,細化工作方案,加強指導服務和檢查監督,不折不扣把各項工作和政策落到實處,齊心協力推動我市糧食生產的發展。各鎮鄉、街道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嚴格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保證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市委、市政府把糧食生產作為對鎮鄉、街道年終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并繼續開展爭創糧食生產先進鎮鄉(街道)、優秀種糧大戶、高產創建活動,安排專項資金25萬元,用于獎勵發展糧食生產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
東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