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請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國家糧食局副局長盧景波介紹當前糧食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表示“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糧食流通工作。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扎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大文章,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今年以來,糧食流通各項重點工作都在有序有效地推進:一是抓好糧食收購。二是抓好安全儲糧。三是抓好“去庫存”。四是抓好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五是抓好“糧安工程”建設。”
另外,在會上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不僅把國內糧食大環境說明了一下,也把國家關于糧食調整的意圖和做法做了進一步的闡釋。隨后又回答了一些記者提問,其中比較集中的問題就是關注糧食安全方面的,任局長回答的非常明白,國家一定會把糧食安全做為嚴抓的方向,嚴控糧食安全,在這里本網也就不做過多解釋了。接下來本網將詳細解析糧食市場近期最為關心的“農民賣糧難”以及“國儲去庫存”這兩方面國家政策到底會是什么樣的。
問題一:
經濟日報記者: 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十二連增”,今年夏糧有望繼續獲得豐收,目前糧食庫存高企,主產區的糧食倉容爆滿。我想問一下任局長,在今年糧食收購中如何避免出現農民賣糧難?
任局長回答“還有20多天今年的夏糧收購就要從南到北全面展開,再過5個來月秋糧又要登場,今年糧食收儲矛盾空前突出,倉容緊缺的壓力前所未有。面對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及早安排部署糧食收儲工作。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比往年提早一個多月發布,夏糧收購工作會議也比往年提早了一個多月召開,早動員、早準備,掌握糧食收儲的主動權。當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都在全力做好夏糧收購開秤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重中之重是多措并舉,準備倉容,增加收儲能力,努力避免出現農民“賣糧難”的現象。我們的舉措主要是這幾個方面:一是要抓緊銷糧騰庫,千方百計地消化糧食庫存。1-4月,糧食銷售出庫和加工轉化的糧食數量有所回升,目前玉米的定向銷售和劃轉輪出都開始啟動,優先安排銷售夏糧主產區和糧食倉容緊缺的地區,銷售他們的庫存,盡可能多地騰出倉容,收購新糧。在新糧收購期間,各級糧食部門將全力以赴,深入收購一線,開展監督檢查,維護收購秩序,確保國家的糧食收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目前,夏糧主產區的糧食部門都已經制定了便利各類售糧主體賣糧的收儲預案,優化收購服務,改進服務措施,努力避免出現農民扎堆賣糧、排長隊賣糧的現象。雖然今年面臨的困難比較大,但是我們主要通過以上這些措施對應對和克服收儲困難,做好今年的夏糧收購工作還是充滿信心的。下一步,我們要在切實抓好夏糧收購的同時,繼續同步做好秋糧收購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打贏今年糧食收儲這一場硬仗。”
從任局長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今年的夏糧收儲糧可能還要創新高,因為一方面今年的夏收準備工作提前了1個月,這跟2015年的國儲玉米收儲時間提前不盡相同,如果按玉米的收購創天量來對比,今年夏收的庫存量也不會太小。另一方下游用糧企業的經營仍顯艱難,恐難對夏糧有大量的消耗,并且在資金有限的背景下,下游用糧企業的采購夏糧糧不會太多,解釋國家想抱著農民不出現賣糧難問題,就勢必要多開庫點,多多收儲。
問題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任局長,兩個問題。第一,玉米收儲制度的政策框架已經明確了,框架是市場定價和價補分離,去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格下調了0.12元,今年是否會繼續下調?因去年下調導致的農民利益受損,是否有考慮過給予農民相應的補償?第二,糧食庫存連年增加,處于歷史新高的階段,大部分主產區是高裝滿儲,由此產生的財政和庫存壓力,如何緩解,財政是否會依然支撐不斷增長的收購費用呢?如果將來取消臨儲收購了,建這么多的倉容是不是就意味著過剩了?
任局長回答““你對糧食問題研究得很透,提的問題很專業。關于你說的第一個問題,應該已經在媒體上看到有關的報道,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糧食“十二連增”、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點的背景下,我們怎么樣來做好糧食收儲工作,保護好種糧農民的利益。“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玉米品種改革的基本方案都已經公布了,就不再重復。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的玉米收購會不會出現農民“賣糧難”,尤其是國家又不再實行臨時收儲了,那農民的玉米賣給誰?這是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廣大農民兄弟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關于這一方面,我可以跟你報告的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改革在糧食和農產品領域的重大事件,也是深化糧食流通和農產品市場改革的重大舉措,它事關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因此,在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進程里,各級政府,特別是各級糧食部門高度重視解決好農民玉米銷路的問題,多措并舉搞活玉米流通,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在這方面,有這么幾條措施正在抓緊推進:一是要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糧。玉米實行臨時收儲制度改革以后,多元主體的市場化收購將會是今后玉米收儲的一種常態。國家和地方政府將加大玉米收購的信貸支持,加強市場信息服務,鼓勵支持廣大玉米收儲加工企業拓寬收購渠道,把農民的玉米收購好。二是國有糧食企業要帶頭入市收糧,比如我們說的中儲糧、中糧、中紡、中航等等央企,還有地方各級政府的儲備企業和國有糧食企業都要帶頭收購農民的糧食,千方百計為農民排憂解難。三是加快玉米的加工轉化。要組織動員鼓勵廣大飼料企業、玉米加工轉化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都要加快玉米的加工轉化,變儲糧于糧庫為流通于市場,這非常重要。四是要優化市場環境,嚴厲打擊“坑農”行為。地方政府和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糧食收購市場的監督檢查,督促收糧企業嚴格執行“五要五不準”的糧食收購守則,要從重從嚴地打擊壓級壓價、“打白條”這些坑農害農的行為,維護糧農的利益。最后我們要及時研究制定相關預案,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將廣泛聽取糧食收儲加工企業、種糧農戶各個方面的意見,針對玉米收儲的實際情況適時提出和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發生農民“賣糧難”。關于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財政今后還會不會拿這么多錢繼續來維持現在這種收儲方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也是國家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的現實問題。有一條是明確的,不管收儲制度怎么改革,我們始終要堅持兩條:第一條是要保護好種糧農民的利益,第二條是要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在這兩個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前提下,包括財政、金融和其他各個部門都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支持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切實保護好農民的合理收益,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
從任局長提出的國家正在推進的措施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信號:
1、“藏糧于市”將是未來玉米儲備的主要方向,所以2016年的國儲托市取消也就成為了大概率事件。
2、中儲糧淡出市場,但會有其他央企接棒,玉米市場不會出現大跌行情。
3、玉米用糧企業未來可能會得到國家更大力度的扶持,為消化市場糧源、降低國有庫存做出貢獻。
4、玉米的優勢產區繼續種植玉米的利潤仍將可期,種糧農民的利益將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本網對國家糧食產業方面的改革還是很有信心的,短暫的陣痛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所以各界的糧食從業人員要做的就是跟隨政策做出調整,在更適合自己發展的方面發揮才華。
糧食機械_糧食機械設備_糧食加工機械_糧食加工設備_糧食機械生產廠家_糧食機械廠家_糧食機械廠_糧食機械哪家好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