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糧食行業特別是長江沿岸糧食部門,要切實擔負起全面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政治責任和行業使命,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局,積極投身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為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提供堅強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
宜賓市是萬里長江的起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條件和自然資源。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新時期賦予宜賓糧食部門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更是在新常態下引領宜賓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抓手。
一、宜賓糧食產業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優勢(一)地理區位和港口優勢。宜賓是川滇黔結合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是國家規劃的長江六大內河樞紐港之一,是東南沿海、長江沿岸地區與西南腹地交匯的要沖,自古就有“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之譽。宜賓擁有四川第一大港宜賓港,規劃建設泊位可滿足年吞吐量400萬標箱、散貨560萬噸運量。現有泊位可滿足年吞吐量50萬標箱、滾裝30萬輛、散貨200萬噸運量。宜賓臨港開發區已規劃2平方公里建設糧食物流園區,是全國首個內陸水運國家進境糧食指定口岸。
(二)自然條件和生產優勢。宜賓地處四川盆地南緣,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農作物可一年三熟,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市,2015年糧食總產量220萬噸。全市近五年累計收購糧食150萬噸、銷售糧食350萬噸、引入糧食500萬噸。
(三)產業發展和物流優勢。宜賓也是一個糧食消費轉化大市,2015年糧食消費總量近400萬噸,其中釀酒轉化用糧突破150萬噸。隨著現代糧食物流體系逐步完善,糧食物流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預計2020年宜賓港中轉糧食將達到500萬噸以上。
宜賓糧食產業發展迅猛,全市有省市重點糧食龍頭企業27家,銷售收入上億元的糧食企業10家,涉糧產業產值近800億。北大荒、鐵騎力士、中原面業等多家國內大型糧食企業入駐宜賓;和久農業集團在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四國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園。糧食質量檢化驗取得新突破,宜賓市糧食質量監測站每年為五糧液集團、敘府酒業等酒類企業檢驗檢測糧食樣品1000多批次。全市糧食流通市場井然有序,宜賓市糧食局、筠連縣糧食局分別榮獲 “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范單位”。
二、宜賓糧食產業部門融入長江經濟帶的舉措“十三五”期間,宜賓糧食部門將圍繞宜賓“2365”發展戰略,堅持以“綠色宜賓”取向,以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為主線,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長江起點糧食物流中心、糧食儲備中心、糧食質量監測中心,努力把宜賓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糧食流通樞紐中心,助推長江經濟帶及糧食產業帶大發展。
(一)打造長江起點糧食物流中心。
一是大力實施開放宜糧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鼓勵和支持宜賓和久農業集團等企業對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打通宜賓與東南亞等國的產銷對接,增強宜賓糧食企業和糧油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二是依托宜賓沿江港口優勢,著力打造以宜賓臨港糧食物流園為一級節點、沿江區縣糧食物流園為二級節點的長江起點糧食物流中心,增強對長江糧食產業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推進宜賓港糧食專用泊位等港口功能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通宜賓連接長江經濟帶的糧食物流通道,為推動四川糧食鐵水聯運發展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二)打造長江起點糧食儲備中心。
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著力打造以宜賓黃桷莊糧油集團公司為龍頭、區縣省級糧食儲備庫為骨干的長江起點糧食儲備中心,為長江糧食產業經濟帶提供堅強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
一要加強糧食倉儲設施能力建設。要搶抓國家糧安工程建設機遇,創新投融資渠道,加快推進宜賓 “智能糧庫”“數字糧庫”等現代化糧庫建設,提升糧食倉儲基礎設施能力。二要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長江起點糧食儲備中心,認真落實國家糧食調控政策,圍繞“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創新開展糧食收購、供應、儲備管理、產銷銜接等工作。
(三)打造長江起點糧食質量監測中心。按照“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系統無風險”原則,著力構建以宜賓市糧油質量監測站為技術龍頭、區縣儲備庫中心化驗室為技術骨干、糧食收儲庫和糧食加工轉化企業檢驗室為依托的長江起點糧食質量監測中心。
糧食機械_糧食機械設備_糧食加工機械_糧食加工設備_糧食機械生產廠家_糧食機械廠家_糧食機械廠_糧食機械哪家好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