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烘干是糧食安全貯藏中重要的步驟,也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關鍵環節,是實現糧食生產運輸、貯藏、加工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糧食烘干中心是指以機械為主要手段,利用烘干成套設備,采用相應的烘干工藝和技術措施,人為地控制糧食溫度、濕度、凈度等安全因素,在不損害糧食品質的前提下,通過降低糧食中的含水量,使其達到國家安全貯存標準的加工工藝流程。
我國地域廣闊,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年總產糧食約5億t。據統計,我國糧食收獲后在脫粒、晾曬、貯存、運輸、烘干加工、消費等過程中的損失高達18%左右,遠遠超過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5%的標準。在這些損失中,每年因氣候原因,糧食來不及烘干或未達到安全水分造成霉變、發芽等損失的糧食高達5%,自1998年起,我國連續幾次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興建糧食烘干中心。但在糧食烘干的同時,由于糧食烘干中心的總體規劃設計與建設的不合理,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糧食烘干中心”是整個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核心,它的建設要求科技先進、技術成熟,總體布局合理、糧食流轉通暢、干、濕糧等各個功能分區得當,在選擇合理工藝技術的前提下,既能適應當前糧食加工生產需要,又能滿足將來長遠發展的需求,為了節約項目用地,節省項目投資,充分利用場地和設備及人員,盡最大限度來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所以,在建設“糧食烘干中心”的前期,首先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通過對目前國內糧食烘干中心建設項目資料的搜集整理,借鑒國內外糧食烘干中心建設項目成功經驗,對糧食烘干中心具體規劃與建設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及總體規劃與建設方法和步驟進行歸納總結,提供糧食烘干中心項目建設決策和項目建設的直接依據。
1 項目的總體規劃與建設的基本原則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國家基本建設有關法律、法規,充分了解關于國家糧食烘干中心建設政策,依據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充分規劃項目建設用地,節省土地資源;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根據糧食生產、儲存、流通和消費的需要,按經濟區域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設點;優先在糧食主產區、主銷區和交通干線糧食集散地選點建設;根據項目建設所在地的城市規劃發展建設,對糧食烘干中心進行總體規劃;以近期建設規模為主要任務,綜合考慮長期發展的需要;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可根據實際需要以及財力、物力等實際條件,一次或分期逐步發展實施;本著建設項目節約、節能、高效、環保的原則,選用符合使用功能要求和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糧食烘干機型號;采用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積極推廣散裝、散運、散卸、散存(簡稱“四散”)技術;完善倉儲工藝,滿足安全儲糧需要,提高糧食倉儲設施現代化水平;在建設項目中,一定要遵循各個環節統籌規劃、優勢互補、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因素影響,委托有建設資格的專業技術單位承擔項目建設和規劃設計工作。
1.1地址的選擇
①糧源充足,流向合理,效益顯著;
②場地具備便捷的鐵路、公路和碼頭等交通運輸條件;
③擁有經濟適用的電源、水源、通信等外部協作條件;
④具有良好適合項目建設的工程水文、氣象、工程地質等自然條件。糧食烘干中心不應建設在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以上的地震中心區;同時避免有地陷、山體滑坡、流沙侵蝕等有直接危害的地段,以及IV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和III級膨脹土等工程地質不良地區;
⑤避免場地受到洪水、潮水和低洼內澇威脅,場地的防洪標準也應不低于50年一遇;⑥符合環保、衛生要求,遠離污染源,避開易燃易爆場所;
⑦符合城市規劃發展的要求。
1.2建設規模確定
項目建設規模應根據糧源主產區糧食的品種和數量、儲糧周期,綜合考慮糧食的生產加工周期、運輸貯藏能力和市場營銷情況等方面因素,估算出總體倉容量,并根據規模經濟、市場競爭力、市場開拓潛力、資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綜合確定。
1.3廠區布局
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必須堅持科學、合理、節約用地的原則,服從工藝的要求,圍繞糧食加工儲運為主要線路,以生產加工設備設施為核心,進行干、濕糧等功能分區,做到物暢其流、有機協調,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應合并建設使用性質相近的建筑,使廠區形成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綜合協調有機整體。
1.4設備選擇
在設備選擇上,應與生產技術工藝和生產規模想適應,充分考慮性能、質量、價格、月及務等四大因素,選擇技術先進成熟、性能質量可靠、價格公道合理、服務完善優質的設備。主輔設備必須選用型號配套的合格產品,優先選用有國家專業質檢部門頒發的檢測合格證書的產品,輔助設備應符合國家的相關行業標準等。
1.5編制項目建設可行性報告
認真編寫適合本項目的可行性報告,詳細分析項目建設的背景和必要性,根據糧源及儲備、物流條件等需求分析,確定建設內容及場址選擇,制定詳細工程技術方案,進行項目投資預算和財務綜合評價,掌握項目產生的社會效益分析和項目風險分析。
2 項目建設規劃與建設的主要內容
2.1制定烘干工藝技術方案、設計工藝流程圖
準備用于糧食烘干過程中所有事項,確定糧食加工的先后順序及糧食流動方向,按照廠區內裝卸、輸送、清理、除塵、烘干、檢測、計量、儲存、打包、檢化驗、機械通風、糧情測控、熏蒸等作業需要,工藝流程應力求合理、簡捷、靈活。在各種加工工藝(糧食工藝、輸送工藝、儲糧工藝)配置中,一般有以下5個工序組成:
①物料準備過程;
②物料運輸過程
③檢測過程;
④加工過程;
⑤延續過程。一般用物流平衡圖、方塊圖或者設備簡單示意圖來表示。
2.2繪制總體平面布局圖和規劃設計圖
廠區內各種主輔建筑物及其相關設備的相對關系和總體布局,可以采用三維彩色效果圖來表示,在制定廠區總體平面布局圖和規劃設計圖時,廠區內與外部配套設施要緊密結合,如碼頭、鐵路、公路引入線,動力、通訊線路,上、下水系統,都應與廠區的相適應。除烘干設備建設必要的用地外,還應預留一定的糧食堆曬場地,同時掌握如下幾方面的詳細技術資料和數據:
①相關烘干工藝流程的所有數據資料;
②廠區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
③加工周期內的外界自然條件;
④廠區內地質勘探報告;
⑤廠區內必須的公共設施要求。
2.3主輔成套設備布局方案和設備布置圖
廠區內主輔成套設備布局方案,滿足生產工藝流程的需要,規劃移動設備的使用區間,配套供電、供水等公共設施條件。繪制廠區內烘干加工成套設備布置圖,表示在廠區和廠房內相對位置和設備間的工作關系。繪制設備布置圖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糧食應該從烘干加工區的一側喂入,烘干后成品從加工區的另一段輸出;
②必須有足夠的干、濕糧儲放空間,一般濕糧存放空間是成品糧的2-3倍,并保持流轉通暢;
③設備周圍要留有足夠的操作和檢修空間,在此前提下盡量緊湊布置,縮短工藝流程,減少占地面積。
3 、廠區總體規劃與建設方法和步驟
廠區總體規劃設計方法和步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項目前期工作,需要項目設計單位和項目建設單位等多個部門高度重視。擴建項目應充分利用原有輔助生產設施,新建項目的輔助生產設施和公用工程應充分與社會協作。一般分以下5個步驟:
①搜集項目建設必要的基礎資料;
②設計人員到現場勘察場地;
③設計人員與項目建設單位組織會議,統一項目建設意見;
④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技術路線研究;
⑤完成工程圖紙的設計工作;
⑥編制項目建設設計任務書。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價格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塔多少錢_糧食烘干機多少錢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