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全市午收工作接近尾聲。然而近期的陰雨天氣,對小麥晾曬存儲帶來影響。如何把群眾搶收下來的小麥盡快晾曬收購,確保種糧效益,全市各級各部門紛紛采取有效措施,幫助解決“小麥收后”面臨的諸多問題。
種糧大戶:糧食烘干設備轉起來
6月7日中午時分,已連續忙碌了一天一夜的李文清仍沒休息,他守在自家烘干場,將剛收下來的小麥進行處理。“今年午收期間降雨較多,小麥收下來含水率高,如不及時晾曬或烘干,霉變不說,銷售也成問題。”李文清是潁上縣夏橋鎮光輝村的一名種糧大戶,從2000年開始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種植,今年共種了千余畝小麥。5月29日開始,他組織聯合收割機下地收割小麥,到6月6日全部收割完畢。
“如今種地講究科學。”李文清告訴記者,每到農業生產關鍵時期,政府和農業部門都會上門幫扶,解決困難、提供信息。在當地農機部門的宣傳引導下,他今年3月投資30余萬元,購買了3組糧食烘干機。這3組烘干機全程自動化運行,可同時入倉51噸小麥烘干作業,解決了糧食收獲后的晾曬難題。
采訪期間,李文清的手機不時響起,多是周邊群眾咨詢糧食烘干事宜。李文清說,目前烘干1噸糧食收費100元,僅夠各項開支成本,也算幫助鄉親們做件事。
李文清利用烘干機解決糧食晾曬問題,這種事例在全市還有不少。早在去年秋收時,界首市種糧大戶齊崗的糧食烘干機,就已發揮了大作用。齊崗今年共種植了1500畝糧食,烘干需求量比較大。他購買的烘干機總倉容300噸,除滿足自家烘干需求外,還輻射到周邊太和及河南等地。同時,齊崗還直接收購群眾烘干后的糧食,避免了往來拉運的麻煩。
來自市農機局的信息顯示,目前全市糧食烘干機械保有量約為45臺,烘干能力約為2280噸/天。今年,全市還預留了10%的購機補貼資金約2000萬專門補貼烘干設備,方便群眾購置烘干設備投入農業生產。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價格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塔多少錢_糧食烘干機多少錢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