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烘干機近年來在糧食購銷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在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中遠遠稱不上主角,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主流機型相比,烘干機受到的關注十分有限。
“雖然烘干機被大家關注的較少,但是從2008年至2010年,國內烘干機保有量以年均50%左右的增幅快速攀升,每年為國家挽回數以萬噸的糧食。”張來林分析。
2010年,浙江臺州椒江區惠民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一個烘干中心。據合作社理事長楊燈聰介紹,烘干中心目前擁有4臺烘干機,一批次烘干能力為42噸,24小時內能烘干兩批,相當于300畝稻谷。
之所以構建如此巨大的烘干基地,楊燈聰介紹,由于人工成本太高、土地緊張,糧食晾曬已經不劃算了。比如早稻,人工晾曬的話,2009年的成本是0.24元/斤,2010年便宜些也得0.15元/斤,用烘干機,成本則只有一半。
安徽省農機局副局長余世鑄認為,發展谷物烘干機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需要:一是抵御陰雨災害天氣,二是緩解曬場緊缺矛盾,三是提高糧食品質。
“相對于傳統晾曬,機械化烘干能提高糧食品質,減少二次污染,實現糧食‘不落地’生產,節約用工成本。以水稻產區樅陽縣為例,一臺烘干機一天可將20噸水稻的水分從30%降低到16%,需要費用500余元,而人工翻曬到同樣水平,需要8個勞力進行3天以上的翻曬,雇工費用在1200元以上。”余世鑄說。
據統計,近年來安徽省烘干機保有量持續猛增,2008年為1053臺,2009年1241臺,2010年1718臺。浙江省農機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目前全省農機領域一共擁有烘干機816臺,年理論烘干能力達到60萬噸,其中僅2010年便新增烘干機758臺。
“盡管現在國內已經有近百家烘干機生產企業,但是相對于巨大的市場需求來說,我對烘干機行業的前景還是十分看好的。”李保安說。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械設備_糧食烘干設備_小型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價格_小型玉米烘干機價格_小型玉米烘干機_小麥烘干機_玉米烘干機_水稻烘干機_稻谷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多少錢_移動式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機廠家_糧食烘干機工作原理_谷物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