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港市港北區正能量農業合作社,只見烘干廠機聲隆隆,一袋袋從稻田里收割來的稻谷,被倒入糧食烘干機的進糧口,不一會,這些濕谷都被這龐然大物“吞吃”了,烘干機的顯示屏上立馬顯示出了稻谷的水分含量。工作人員設定完烘干時間和溫度后,5多米高的圓柱體形狀的糧食烘干機便開足馬力運行。不到2小時,10噸稻谷全部顆粒歸倉。社長曾允科說,糧食烘干機每天運行20個小時,一天就能烘干80多噸稻谷。“去年,合作社購買了糧食烘干機,一建成就接到不少訂單,目前已經烘干500多噸稻谷。“目前,合作社可以提供工廠化育秧,飛機植保,機械化耙田、插秧、收割、烘干等一條龍農機服務。”
有了這些“農機助手”助陣,種水稻成了輕松活。曾小康種植水稻面積已經由原來的30多畝擴種到500多畝。曾小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田收成800斤稻谷,按目前市場價,除去成本1032元,每畝田有凈利潤177元,這樣下來,早稻就有8萬多元收入,晚稻收入還要更好些。“種的田雖比以以前多了,但我一點也不費心。”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種糧大戶曾錦雄。他原來只種自家4畝多田地,看到機械化的好處后,自己承包了130多畝田種植富硒稻。現在,他家130多畝只用3天的時間里就可顆粒歸倉,家里兩層共300多平方米的樓房堆滿了稻谷。
為讓農械化惠及更多農民,港北區大力推廣糧食烘干機械化,扎實落實糧食烘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更多農民購置農機。港北區農機局局長石水盛介紹,去年該區擁有糧食烘干機45臺,每年可烘干稻谷約2.6萬噸。今年該區又引導合作社購置糧食烘干機35臺,每年可為種糧農戶烘干糧食2.1萬噸以上,打通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后一公里”,實現了“育秧—耕作—種植—植保—烘干”的全程機械化。目前,該區建成育秧工廠5個,擁有農業機械63687臺套,主要農作物農機化綜合水平達到75.7%,水稻耕種收綜合水平達到85%。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價格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塔多少錢_糧食烘干機多少錢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