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安市正式下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的實施意見》。爭取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應不低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指標底線,糧食播種面積不低于500萬畝,建成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241.5萬畝;糧食年生產能力達到30億斤以上,糧食自給率達到50%以上。
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多種途徑開辟土地資源
《實施意見》指出,我市將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基本農田紅線,確保現有糧食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林委等部門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實行耕地“占一補一”、“先補后占”和“占優補優”。將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審計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組織實施新增5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積極推行“坡改梯”和舊莊基地復墾,多種途徑開辟土地資源。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解決好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灌區灌水保障率達75%以上。
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
禁止“轉圈糧”和“打白條”
在確保“三農”各項政策相對穩定的基礎上,落實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落實支持保護補貼向糧食主產縣(區)傾斜,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傾斜的政策,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
抓好糧食收購,嚴格執行“五要五不準”糧食收購守則,保持轄區內糧食供需平衡,依法查處各類違反收購政策和坑農害農的行為,禁止“轉圈糧”和“打白條”,維護糧食收購市場穩定。鼓勵和引導骨干糧食經營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糧食生產者分享加工銷售收益,努力提高種糧比較收益。
“放心糧油”全覆蓋
建成糧油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2017年年底前,全市建成布局合理、全面覆蓋、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確保嚴重自然災害或緊急狀態時的糧食應急供應。按照每個鄉鎮、街道至少主城區及區域性中心城區每3萬人,各大型人口密集社區均至少配備1個應急供應網點的標準,確定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的數量,實現全市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全面覆蓋。保持市、縣級成品糧油儲備合理規模,滿足10—15天市場供應量。
2018年年底前,在全市鄉鎮、街道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建成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的糧油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確保城鄉居民吃到“放心糧油”。建立以西安市糧油質量檢驗中心為核心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加強糧食質量檢驗監測。健全糧食產地準出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建立糧食質量追溯體系,完善不合格糧食處理和責任追究機制。并建立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度,對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并追究責任。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