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兩個“百千萬”工程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意見》,根據省政府的意見要求,省農機部門提出,要扶持建設1000家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并且高屋建瓴,把購置糧食烘干機械作為農機合作社入選“千社工程”的條件,被評為“省扶持的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由省財政給予合作社15萬元的資金補貼,市、縣財政也給予相應支持。
這一項強有力的惠農政策,如同在火上再澆了一壺油,大大激發起了農民組建農機合作社、購買糧食烘干機械的積極性,當年,澧縣推廣烘干機數量達到24臺。糧食烘干,由水稻主產區的10多個農機合作社帶動起來了。
“有了烘干機,我種的3000多畝水稻再也不擔心收割后再受損失了,而且烘干出來的稻谷品相好,賣價高,我們還準備辦加工廠呢。” 在全縣農機合作社骨干交流會上,盛泰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辛繼林的一席話,使其他農機合作社成員一下開了竅:購置烘干機不是農機合作社的負擔,而是合作社發展的助推器。2015年,在農機合作社的帶動下,澧縣全年共推廣烘干機27臺。
糧食烘干機械,不僅能減輕農民的體力勞動,而且可以避免陰雨天氣帶來的不良影響。該縣有3家規模以上糧食初加工企業、20來家從事水稻收購、米業加工、大米銷售一條龍服務的中小企業以及從事糧食貿易的較大的中介企業,為組織貨源,早已進入田間地頭收購糧食,甚至跨省到湖北直接收購濕谷。這些糧食工貿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進一步加快了烘干機推廣應用,如同給烘干機添加了一捆柴,愈來愈火,愈來愈旺。
洞庭春農機合作社的負責人說:“我們合作社依托糧食加工企業,有了烘干機,我們還可以直接到田間收購農民剛收割上來的糧食了,不僅能及時組織貨源,還可通過烘干賺取利潤。”
看得見的實效,活生生的典型,讓人們好像窺到了糧食烘干市場廣闊的利潤空間。龔佑銀,一位剛從村支書崗位退下來的老支書,立馬牽頭成立了農機合作社,購買了3臺15噸的烘干機,烘完了早稻,又開始烘干一季稻,已通過烘干創收3萬元。2016年5月,一名叫周建的城里人,看到了糧食烘干存在的巨大商機,湊足65萬元,一下購買了9臺15噸的烘干機,安置在大坪、永豐兩個水稻主產區,依托烘干機械,將從田間收購的稻谷烘干后再銷售出去,經濟效益正在顯現。
澧縣糧食烘干機的推廣已由政府主導悄悄轉變為市場主導,2016年上半年,全縣就完成推廣烘干機27臺。谷物烘干機、油菜烘干機、糧食烘干塔,這些不同用途、不同種類的烘干設備逐漸在澧縣建起來了,在澧縣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