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糧集團 “十三五”規劃的開局元年,更是其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關鍵之年。
2017年1月21日,中糧集團披露了企業的新年答卷,詳細公布包括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提質增效轉型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等最新實施情況。
下一步,中糧集團將堅持“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工作基調,抓緊抓好十三五規劃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各項改革措施的配套及落地。其中包括,強化資本整合,推動管理專業化向資產專業化轉變。
經濟觀察網獲悉,2017年,中糧集團將進一步以產業引領、股權多元、整體上市為目標,優化各專業化公司的資產配置,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推動資產劃轉及重組整合,實現產供銷一體、人財物一體、資產和管理一體,完善市場獨立主體功能力。
同時該集團將以“混改、先導、上市”為三大目標,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引入戰略投資,優化企業治理,解決體制問題,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建立行業領導地位,實現上市發展。
“十三五”元年糧油主業逆市增長
2016年,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全球糧油市場低迷。作為中國糧油行業的龍頭企業,中糧集團逆市增長,實現利潤總額61.5億元,同比增長79%,超額完成50.5億元的預算,集團整體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全年預算指標超額完成,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經濟觀察網從中糧集團獲悉,該集團的目標是,在“十三五”末期,該集團講力爭經營能力達到“3579”的水平(即3000萬噸儲備能力、5000萬噸周轉能力、7000萬噸貿易能力、9000萬噸加工能力),實現“32115”經營目標(即3000萬噸玉米、2000萬噸大豆、1000萬噸水稻、1000萬噸小麥和500萬噸食糖),以量擔當調控任務,主導國內需求,引領價格。
目前,中糧集團正將精力放在推進國際國內一體化,產區銷區一體化,儲運加工一體化上。
與中紡實現戰略重組后,中糧集團國內油脂加工產能達到2400萬噸,整體市場份額提升至18%,成為國內第一,位居全球油脂加工企業產能前列;重組后的棉花業務產業鏈條,占據全球近10%市場份額。雙方覆蓋全球主要產區和銷區的經營網絡對接,進一步完善了中糧的全球布局,使之在糧油領域具備更強的上游掌控能力、物流保障能力、綜合加工能力和市場覆蓋能力。
下一步,中糧將對旗下糧貿、油脂、飼料、棉花等業務實施深度整合,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與此同時,為了響應國資委“提質增效”攻堅的要求,中糧集團已經確立了十個提質增效重點關注項目,如油脂加工業績提升項目,小包裝油市場份額提升項目,住宅存貨周轉率和利潤率提升項目等,經過一年的努力,項目進展總體順利,經營業績有所提升。
對于重點虧損企業,制定有針對性的改善舉措,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扎實推進、月度跟蹤截至目前虧損企業虧損額已同比減虧40.4億。
在聚焦核心業務的同時,堅決淘汰退出非主業低效資產。中糧集團將把加快“僵尸企業”市場出清作為“牛鼻子”,大力推進“僵尸”和特困企業專項治理,針對一些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積極探索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產權轉讓等多渠道的國有資本退出方式,逐步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高效。目前,已完成巧克力、方便面、羊絨、木材、利海船務等業務的退出,2016年共完成36戶“僵尸”和特困企業的處置任務。
同時將減少法人戶數與“僵尸”和特困企業專項治理工作協同推進,不搞“兩張皮”。對已納入集團整合重組退出類的企業,按照既定方案,加快推進。全面梳理排查特殊目的公司、離岸公司、項目公司,進一步規范管理要求。對于無經營場所、無業務和無營業收入的空殼公司,堅決清理注銷。
截至2016年11月,中糧集團已減少法人75戶。
12家專業平臺引入外資領跑混改
經濟觀察網記者還獲悉,在2016年以及2017年,與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綁定的,還有混改。
中糧集團內部最新數據統計顯示,當前,中糧集團下屬18家專業化公司中已經有12家通過不同形式引入外部資本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含上市)。2016年中糧集團所屬四家專業化公司中糧置地、中糧工科、中糧肉食、中糧包裝通過不同形式引入外部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混改,四家公司共獲得八位投資人總計約103.58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及員工持股平臺約5.027億元人民幣的出資。
在中糧集團自身看來,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發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途徑之一。可以通過放權搞活、推動下屬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公司治理機制,探索員工持股和pre-IPO股權激勵約束機制等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而強化集團總部“管資本”的功能定位。
至于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中糧集團已經厘清了下一步的操作思路。
經濟觀察網獲悉,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的目標是改組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理模式從管資本、資產向管資本轉型,生產運營商業模式向專業化公司轉型,企業定位向承擔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的功能轉型,發展模式向內涵式提質增效轉型,最終將中糧集團打造成國際大糧商。
按照“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架構,中糧集團將繼續瘦身健體,壓縮管理層級,構建“小總部、大產業”體系。依據精簡高效原則,中糧集團將職能部門從13個壓縮到7個,人員從610人調整至240人之內。
依據業務聚焦原則,中糧集團以核心產品為主線推進整合組建了18個專業化公司,并將用人權、資產配置權、生產和研發創新權、考核評價權及薪酬分配權5大類關鍵權力全部下放,使其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
該集團在向專業化公司下放五大經營權利的同時,同步設計構建下沉式、伴隨型、垂直化“大風控”體系,并設立綜合風控管理部門,統籌審計、法律、安全生產、質量安全和風險控制等綜合監督職能,由集團董事長直接領導;設立審計垂直管理體系,外派專職董事和監事,對國有資本進行監管、風險預警跟蹤以及科學評估;以行業75分位為主要依據確定各專業化公司的預算指標,并進行剛性考核。
50%以上營收來自海外業務
中 糧集團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目前,中糧集團營收50%以上來自于海外業務。
2016年,中糧集團相繼全資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農業,為順利推進國際國內業務整合奠定了基礎。同時,集團已與5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農產品貿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2016年,中糧集團制定了十三五“一帶一路”發展規劃綱要。
同時,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中糧集團還將狠抓標準化和品牌建設。
經濟觀察網獲悉,2016年12月20日,中糧集團已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委)簽署《關于推動中糧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合作備忘錄》。“十三五”期間,中糧建設有競爭力的全產業鏈國際大糧商進入關鍵階段,將進一步以標準化理念為指導,推進提質增效三年攻堅計劃;以標準化手段為支撐,打造放管結合的大風控體系;以標準化基地為抓手,建設“一帶一路”糧油食品走廊。
同時,中糧集團還制定了“十三五”品牌發展規劃綱要。按照“再放權、促搞活、嚴考核、強激勵”的思路,中糧集團積極探索適合國有投資公司改革的中糧特色品牌管理模式,加快品牌業務機制、體制創新,推動“產品向品牌”的轉變,形成中糧“大品牌、大市場”的經營優勢。通過實施品牌分類分級管理,中糧積極探索新的發展策略,進一步擴大重點產品和知名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行業影響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2016年,集團入選世界品牌500強第228名,是中國食品行業唯一入選企業。
下一步,該集團將新增投資100億元、完成糧油經營量3000萬噸/年、食品進出口50億元和服務貿易收入50億元。并將圍繞“三條主線”布局和推進重點項目,其中:北線的遠東及黑海地區計劃投資60億元,以倉儲物流設施為主,重點關注俄羅斯的非轉基因大豆,烏克蘭的小麥、玉米和葵花油,白俄羅斯的乳業和肉食,羅馬尼亞的玉米、小麥和葵花籽等品類,計劃新增;中線的中亞地區計劃投資10億元,以倉儲物流設施為主,重點關注哈薩克斯坦的優質小麥和烏茲別克斯坦的棉花等品類;南線的東南亞地區計劃投資30億元,以農產品加工設施為主,重點關注泰國的大米和木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等品類。
針對國際化布局與國際化經營水平不匹配問題,中糧集團已著手建立市場一體化、資本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文化一體化的高效運營模式,圍繞“扭虧、管控、整合”三大任務,分階段推進國內外業務整合。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