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蘇灌南全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當年新建糧食產地烘干中心44家,新上烘干機248臺,新增批次烘干能力3756噸,比2015年增長175%,產地烘干能力的爆發式增長,有力促進了該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摸清家底,因地制宜訂規劃
2016年5月份開始,該縣就組織人員進行相關準備工作,調查統計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植保機及全縣烘干中心分布情況。在省局10號、12號文件下達后,對照文件,該縣明確全縣三大作物六個環節的三個短板環節為產地烘干、高效植保和種植,其中產地烘干為三個短板環節中的制約瓶頸,基礎較差,能力較弱,且全縣鄉鎮之間差異懸殊,分布不均,全縣烘干中心僅有17家,烘干能力為2142噸,分布在全縣的6個鄉鎮,5個鎮為空白。
圍繞三大作物總產確定全縣所需批次烘干能力6000噸,同時分鄉鎮進行測算總能力,要求各鄉鎮參照本區域農機化水平、三大作物總產、道路交通狀況及鄉鎮新型農機(業)經營服務主體分布等情況,對本鄉鎮的烘干中心進行初步布局規劃,形成本鄉鎮規劃圖,并上報至該縣農機局,該局組織人員與鄉鎮復查確定,最后形成比較科學合理的全縣烘干中心布局規劃。全縣11個鄉鎮全覆蓋共需建設烘干中心(4臺×15T)92家,需新建75家,新上批次烘干能力3900噸。
二、深入調研,科學測算制政策
示范縣建設項目省獎補資金800萬元,加上縣配套資金600萬元,計1400萬元,如何對三大短板環節機具作業能力獎補頗費周折,產地烘干能力獎補難度最大,一方面,新建烘干中心投入大,能否有效益不確定性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是新生事物,哪些服務對象有積極性新建烘干中心,不清楚;即使有人想上,每個烘干中心或每臺烘干機(12—15噸/臺)獎補多少才能調動投資者的積極性等等都是個未知數。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該縣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研究、討論,從而確定新型農機(業)經營主體、村組干部、種糧大戶為新建烘干中心主體。
關于獎補標準的確定更是一個大難題,1400萬元獎補資金用完要確保短板機具能補齊,并能全部完成示范縣建設各項目標任務。新上烘干中心(烘干機),補多少才能調動購機者積極性,無經驗可借鑒,如何補,補多少,標準難定。補少了,不足以調動購機者積極性,促不起來,完不成創建任務,示范縣建設項目可能中途流產;補多了,資金總量不夠,還可能引發搶購機等社會問題。因此,該縣農機人員深入到各鄉鎮、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經銷廠商等,通過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上上下下、反反復復多個回合,摸索出按批次烘干能力為標準的能力獎補優惠政策,全縣按批次烘干能力1560元/噸進行獎補,預計獎補資金約750萬元。既解決了全縣新建烘干中心主體的購機積極性,又較好的堵住了按臺(或中心)獎補存在的“無形”套補漏洞。產地烘干能力獎補標準確定后,其它短板環節機具作業獎補標準也隨之敲定。
三、創新舉措,精準發力顯成效
工作推進中,該縣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瞄準目標,精準發力出實招,收到良好效果。
1、拓展宣傳渠道,營造濃厚氛圍。一是印發政策文件匯編。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意見》等省、市、縣十余份文件進行政策匯編打印成冊,發至創建成員單位,以供學習領會創建精神。二是搭建網絡服務平臺。通過縣移動公司開設移動信息服務直通車,把全縣鄉鎮村組干部、農機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收割機手、拖拉機手等近7000人納入平臺,累計發布示范縣創建信息50多萬人次,宣傳效果顯著。三是召開座談會議。該縣農機局領導班子成員牽頭到各鄉鎮召開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農機大戶、家庭農場主等座談會,大力宣傳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惠農政策。四是舉辦農機趕集活動。租用流動宣傳車28天,配上宣傳板面帶上宣傳單,并組織農機經銷商帶上短板機具,分赴各鄉鎮集市大力宣傳、現場演示。共發放《烘干是高產高效的保證》、《農機具大展銷宣傳單》、《購機獎補流程》、《技術手冊》等資料2.5萬份。五是開展政策咨詢服務。組織局機關人員分赴各鄉鎮農貿集市設立政策咨詢臺,宣傳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獎補政策。六是通過典型事例引導。該縣百祿鎮海威農機合作社,近年來開展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六個環節機械化一條龍服務。2015年合作社獲利60多萬元,僅糧食烘干一項就凈賺20多萬元。邀請他到創建示范鄉鎮參會,現身說法介紹經驗。通過廣泛宣傳,真正形成鄉鎮黨委政府更加重視、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村組干部引領示范、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的良好創建氛圍。
2、利用“農機+扶貧”,創新建設模式。創建過程中,該縣充分挖掘省委駐灌扶貧資源,按照“自備自用為主、社會服務為輔”的發展模式,采取“農機化+扶貧”形式,對接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增收板塊,切入至示范縣建設糧食烘干中心建設項目,不僅為扶貧工作找到好的建設項目,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服務農民群眾增產增收,保障糧食安全,也促進了示范縣建設,實現了多贏。2016年秋天,創造了經濟薄弱村何莊村23天建成批次烘干能力120噸烘干中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2萬元;蘇口、宋集兩村28天建成批次烘干能力180噸的烘干中心,為村集體經濟創造36萬元的業績。全縣經濟薄弱村(合作社牽頭)新建烘干中心8個,新上烘干機48臺,新建高標準廠房1.5萬平米,總投入資金超1000萬元。省委辦公廳機關報、江蘇農機化雜志、連云港日報、連云港電視臺、灌南日報對該縣農機化+扶貧、農機趕大集等創建做法予以多次報道。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