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烘干機械化呈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發展瓶頸。實現稻谷烘干有序、順利、快速發展,需把握好“優化、提升、破解、做活”四個關鍵詞。
糧食連年豐收,如何減少糧食收獲后因天氣變化、晾曬等生產環節造成的損失不容忽視。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因氣候影響,谷物來不及曬干或未達到安全水分造成霉變、發芽等,造成的糧食損失高達5%。若按全國2016年產5.65億噸谷物計算,相當于2825萬噸糧食損壞了。因此,大力發展稻谷干燥機械化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稻谷烘干快速發展
江西省上高縣人口37萬,總面積1350平方千米,有耕地37.7萬畝,水稻雙季播種面積61.8萬畝,糧食產量為2.83億公斤。這是一個小縣,但該縣政府和糧食從業者展示出發展糧食經濟的大視野和前瞻性,抓住了新形勢下稻谷干燥市場的需求特點和發展機遇,稻谷烘干機械化產業得以迅速發展。
政策扶持。從2013年起,為大力推進稻谷烘干機械化,上高縣政府主要采取了兩項激勵措施:一是購機補貼,由農機局負責,對企業的補貼標準是:日產20噸以下的每臺補貼4萬元,日產20噸以上的每臺補貼12萬元。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的補貼標準是:以當年實際耕種的水田面積為依據,每噸日產補0.45萬元,50~300畝補10噸,300~1000畝補20噸,1000~2000畝補40噸,2000~4000畝補60噸,5000~10000畝補80噸,10000畝以上補100噸。二是烘干補貼,由農業局負責,每烘干一噸給予補貼20元。
迎合市場需求。即迎合了農民日 益增長的對機械的依賴需求;迎合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求;迎合了減少搬運環節麻煩和支出的需求,在上高縣,目前請人整曬稻谷一天的價格是每百斤五六元,還不包括上車,而直接送往烘干廠省去了這個環節;迎合了避免災害天氣損失的需求,稻谷烘干機械化技術的采用,使得稻谷干燥不受氣候、場地等條件的制約,特別在收獲季節遇到陰雨災害性天氣時,可大幅度減少霉變、發芽等損失。
快速發展。2013年江西晶升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本縣第一家稻谷烘干廠,接著江西春曉米業有限公司、江西綠萬佳生態功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又分別建成,總日產780萬噸,當年晚稻開始投入生產。2014年建成2家,2015年建成4家,2016年急速發展,建成11家,至此,全縣稻谷烘干廠共有20家,日產達到7000噸以上。稻谷烘干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個鄉鎮建成。
效果明顯。有了稻谷烘干設備,“有天無地曬,有地無天曬”的難題迎刃而解。2015年晚稻收割期間,宜春長時間陰雨天氣,上高縣建成的稻谷烘干廠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保證了本縣晚稻全部如期安全收割入庫,還為宜豐、高安、分宜等鄰近縣市農民烘干了大量的稻谷。2015、2016年上高縣稻谷烘干量占總產量比例為:早稻40%左右,中晚稻60%~70%。
從該縣目前幾家經營量較大的烘干廠來看,不包括各項補貼,稻谷烘干毛利一般在160元/噸,利潤為100元/噸。2016年江西晶升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烘干1萬噸,利潤達100萬元;江西春曉米業烘干0.6萬噸,利潤達60萬 元;江西綠萬佳生態功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烘干0.4萬噸,利潤為40萬元。
積累經驗。通過幾年的實踐,積累出了一些稻谷烘干經驗。首先,收獲后應盡快干燥,經驗表明,含水率在24%以上的稻谷,放置10小時以后會有異味;其次,控制水分要適當,當年食用的稻谷應烘干到15%的含水率,烘干后用于長期儲存的應烘干到13%以內;第三,烘干時間與溫度成反比,溫度低烘干時間長,溫度高烘干時間短,要科學調配好兩者關系,減干率應控制在0.8%~1.0%/時以下;第四,一次烘干效果好,烘干時間較長,能有效降低籽粒內部的水分梯度,可以減少爆腰率;另外,采用二次烘干時,水分要控制在20%以內,并不斷鼓風,防止糧食變質,應盡快安排再次烘干,可以延長烘干期限,大大提高產量。
產能過剩設備比較低端
上高縣稻谷烘干機械化發展在全省屬發展較快的,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存在一些發展瓶頸,有的是該縣特有的,但更多的是該產業當前存在的共性問題。
產能嚴重過剩。該縣稻谷烘干機械化建設基本處于自由發展狀態,從2013年到2016年,一個糧食產量僅為2.83億公斤的小縣就發展起20家稻谷烘干廠,日產達到7000噸以上,而該縣糧食收購高峰期每天的收購進度 也僅為2500~3000噸,即使不考慮農民利用晴天整曬稻谷,這樣的產能也大大過剩。其中還有8家僅是建起一個稻谷烘干設備,既沒有一定的倉庫,也沒有大米加工廠,抗市場風險能力極低。近幾年,江西省啟動了水稻托市政策,烘干稻谷有國有糧企積極參與,一旦政策有變走向市場化,有些廠子就很難生存。
均為民營性質。目前,上高縣稻谷烘干廠均為民營性質,國有糧食企業還未能投資建設一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投資建設稻谷烘干廠屬于非政策性業務,貸款難,糧食企業經濟效益不佳,自有資金有限;另一方面,擔心出現新的經營不善。
設備比較低端。設備生產門檻低,生產廠家規模小,生產量小,造價較低,沒有生產線,一般為訂單生產;設備技術含量低,主要以手動或半自動控制為主,部件的尺寸和精度不夠標準,上高縣本地近兩年就發展出一家稻谷烘干設備生產廠,作坊式的生產都在賣設備;干燥過程控制手段簡單,各控制參數不能互相關聯,操作中人為因素較多,常出現產品質量不穩定或不合格;機型少,現有稻谷烘干設備中,烘干塔僅有兩座,其余的是循環式烘干機,設備還不夠成熟。
補貼不夠規范,年利用率較低。稻谷烘干設備使用季節性強,只有稻谷收獲季節才使用,期限短,早稻烘干期 一般為10天左右,最多15天;晚稻一般20天左右,如果天氣出現異常,長時間陰雨綿綿,才會延長一些日子。全年其余大部分時間設備閑置,有的還建在露天(塔式),設備容易損壞,每次使用前都要進行較大的檢修。
建議與思考
政策扶持與調控引導雙輪驅動,優化稻谷烘干機械化發展環境。谷物干燥機已列入了農業部和省政府的購機補貼目錄,有關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廣,完善補貼發放辦法,落實補貼標準,提高工作效率。政府要對稻谷烘干項目進行全縣(市、區)的統籌規劃,建設時要進行必要的審批,利用購機補貼、烘干補貼等有力措施進行調控,科學布點、控制產能、嚴格環評,引導行業有序發展,防止盲目、集中、重復建設,避免產能嚴重過剩、污染環境等。同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市場管理,嚴歷打擊壓級壓價、克扣農民等行為。
生產廠商與工藝技術相互促進,提升稻谷烘干機械化設備水平。要加大稻谷烘干機械生產企業的整合、改造、投入力度,解決稻谷烘干機械生產企業多、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品成本高等問題,使稻谷烘干機械生產集中度和專業化程度有較大提高,帶動全行業技術、質量、售后服務、競爭能力的提高。要逐步走向采用自動焊接技術、焊縫拋光處理、部件模具壓制處理、計算機控制等技術。要重視節能和能量的綜合利用,發展烘干機的自動控制技術,以保證最優操作條件的實現,提高設備性能和精細度。另 外,還要改進干燥機的環境保護措施,以減少粉塵和廢氣的外泄等。探索太陽能干燥設施、稻谷低溫除濕干燥等新型稻谷干燥方法。
糧食質量與烘干產量兩者兼顧,破解稻谷烘干機械化關鍵問題。稻谷烘干的關鍵是要解決烘干糧食質量與烘干機生產能力的矛盾問題。在烘干中應用先進測控技術,實現烘干過程向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發展,以保證質量與產量兼顧的最優操作條件的實現。要加強稻谷烘干機理研究,建立干燥速率等測定裝置,開發多種儀器來控制烘干后稻谷的品質。對加糧、卸糧、除塵、通風、稱重、水分測量、風溫、風速、時間設定及緊急情況報警等實行電腦控制。烘干前針對稻谷的品種和水分狀態,選擇最佳的操作參數。烘干過程中對水分進行實時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操作參數的調整。
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相得益彰,做活稻谷烘干機械化經營市場。作為連接糧食生產與流通的重要環節,稻谷烘干在服務農民、開拓糧食經營渠道中作用非常突出,民營經濟的“嗅覺”更為靈敏,已迅速發展起來,但一哄而上、追求經濟效益的不足也客觀存在。作為主渠道的國有糧企有責任、有條件在推動稻谷烘干機械化中有所作為。各縣(市、區)可選擇一兩個條件好的糧庫配套建設稻谷烘干廠,可以提升服務“三農”水平,開拓創收門路,還可以示范、引導本地稻谷烘干廠的良性競爭、合法經營,使產業更優、市場更活、效果更好。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