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業廳公布了全省首批13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市、區),臨海榜上有名。為響應省政府下達的通知,我市制訂了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推進三年計劃,近日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實施意見》。根據該意見,到2018年,全市新增各類農機裝備7200臺(套)。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糧食生產功能區水稻生產全程實現機械化,新購糧食烘干機械100臺(套),批次烘干能力達3500噸,糧食烘干機械保障水平達90%以上。我市柑橘、茶葉、西蘭花、楊梅等主導產業關鍵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建成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個、農機綜合服務中心3個。建成智慧農機裝備應用示范基地3個。完成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縣建設。
“水稻耕種收機械化中的機種一直是我市的薄弱環節,目前機械化率只有16.8%,與要求的85%相去甚遠。而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縣,農機安全平安示范鎮數量必須達到40%,而我市目前只有古城街道、大田街道、江南街道、杜橋鎮、桃渚鎮、匯溪鎮等6個鎮(街)已創建成功,根據省里要求還差兩個。”市農機監理總站站長王永昌告訴記者,我市實際情況與創建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此,市財政統籌資金渠道,在農機購機補貼、先進適用性農機具引進推廣薄弱環節、農機保險、農機社會化服務和農機安全規范化建設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在農機補貼方面,我們進行了一部分創新。比如實施首臺引進補貼。”王永昌說。為了全面實施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柑橘、西蘭花、茶葉、楊梅主導產業的主要作業環節和產品初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今年對我市首臺引進農業機械和設施裝備進行適應性試驗應用,單價在2萬元以上的按購機價的70%補貼,最高不超過20萬元。王永昌解釋,以前享受政府農機購置補貼的農機類型基本上是經過長期市場檢驗的,質量和市場都有一定保障,現在農機更新換代快,一臺新型農機可能剛上市幾年就會被新技術替代,而產品性能也存在一定缺陷,但‘機器換人’的趨勢是不可逆的。植保無人機、激光平臺機、蔬果清選機、軌道運輸機等新農機都是近幾年剛興起的,可卻實實在在推動了農業的快速發展。今年省里剛將軌道運輸機列入了農機購置補貼范疇,而此前我市不少農戶早已使用多年,可見政府補貼與農民需求有一定時間差。
另外,針對機種機械化率低的短板,我市實施水稻插秧機專項補貼。良田流轉面積達到500畝以上的農機合作社、糧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購置水稻插秧機可享受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為購機價格的70%。原則上當年度同一購機主體享受一臺水稻插秧機的專項補貼。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