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食用油領域最熱的油種當屬葵花籽油。2017年葵花籽油市場將繼續升溫。近年來,中國植物油的消費量不斷增加。植物油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的消費不斷增加,而玉米油和調和油消費出現下降。中國市場上的葵花籽油年銷量,從2010年開始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領先于其他油種。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預期葵花籽油在2017年、2018年出現強勁增長及實現商業收益。
強勢品牌搶灘市場
是什么推升了葵花籽油的消費?
首先是強勢的營銷活動。據監測,僅2016年上半年,中國葵花籽油的廣告投放成本就增加了41%。生產商們不僅增加廣告,而且不惜高價請影視明星代言,如益海嘉里的金龍魚葵花籽油的品牌代言人是Angelababy和黃曉明夫婦。多力葵花油的代言人則為中國電視的首席廚師。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葵花籽油品牌超過1000個,包括區域品牌、自有品牌以及來自俄羅斯等國的進口品牌。
盡管葵花籽油品牌不斷增加,但數據顯示,消費者忠于幾個受歡迎的品牌,市場仍趨集中于強勢品牌。
福臨門、金龍魚、多力和魯花是目前中國最主要的葵花籽油品牌。
進口葵花籽油成為爭奪戰必謀之略
盡管市場消費大幅增長,目前葵花籽油在中國植物油市場所占份額并不大,為6%;重要原因之一是國內葵花籽油的原料——葵花籽產量有限。2016年葵花籽總產量為251萬噸,其中58%用作榨油。因此,進口葵花籽油成為爭奪戰必謀之略。
2014—2015年度,中國消費的葵花籽油為94萬噸,其中有50多萬噸來自進口。而在過去的一年,進口量繼續大幅增長。
中糧預計2016—2017年度中國葵花籽油進口量將達92萬噸;益海嘉里預計到2020年,中國葵花籽油進口量將達每年200萬噸。
國內葵花籽油產量穩定,但進口油更便宜,因此葵花籽油進口商不斷增多。2016年出現的趨勢是:國內工廠往往不通過貿易商,而直接從國外賣家購買原料葵花籽油,進行精煉及分裝。
中國在2016年大幅增加了瓶裝葵花籽油的進口,此趨勢2017年將有所加強。
2016年,中國進口了10萬噸高油酸葵花籽油,所以現在市場份額較小。有一個契機或許可以扭轉市場:麥當勞的中國分公司宣布,所有餐館從2017年起轉為高油酸油炸食品。但是,他們沒有明確是何種油,因為可以是葵花籽油,也可以是芥花籽油。
阿根廷葵花籽油的供應正在增加,但中國市場對黑海地區國家,特別是烏克蘭的葵花籽油,有更多的需求。阿根廷葵花籽油的主要問題是質量。中國消費者更偏愛歐洲產品。
全球70%的葵花籽油出產自歐洲,主要產區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自2006年開始,益海嘉里集團在烏克蘭進行工業投資,一大部分內容就是葵花籽的生意。烏克蘭一年生產1300萬噸葵花籽,但它只有4700萬人口,這決定了它每年葵花籽的出口量是非常大的。
中國的土地成本是每畝500元以上,一個農場用工成本是每月3000元以上;烏克蘭的土地每畝成本是50元,平均工資是1900元左右。烏克蘭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都是優勢。
目前,益海嘉里已在歐洲布局四家工廠,其中金龍魚陽光葵花籽油的第一家歐洲自有工廠——敖德薩DeltaWilmar工廠成為在烏克蘭乃至整個東歐地區油脂市場的行業先鋒。其四家工廠的原料供應能力達到每年50萬噸,可滿足未來5年中國市場的用油需求。
葵花籽油成為油企油商必爭油種
2016年10月,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中國糧油學會、中國糧食經濟學會聯合發布葵花籽油加工企業“10強”: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金太陽糧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良友海獅油脂實業有限公司、金利油脂(蘇州)有限公司、河南愛廚植物油有限公司、包頭市金鹿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大潤海油脂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結構中,豆油排第一,菜籽油排第二,棕櫚油、花生油分列第三、第四,葵花籽油正在迅速上位,成為油企油商必爭之油種,葵花籽油爭奪戰在2017年還將繼續升溫。
糧油機械_糧油機械設備_糧油機械廠家_糧油加工設備_油脂機械_油脂機械設備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