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東莒南召開的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2017年會長辦公(擴大)會議上,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表示,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食用油人均消費量還不算太高。據悉,美國人均用油34公斤、馬來西亞32公斤、歐盟29公斤、阿根廷27公斤。我國食用油消費量仍有增長空間。
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在講話中指出,啟動國內外糧油發展趨勢研究課題、探討國內外糧油科技發展差距,油脂專家、學者要積極參與該研究課題中,協助學會發揮糧油科技智庫的作用,發揮為政府服務的參謀助手作用。
王瑞元作了題為《2016年我國糧油生產供應情況及2017年油脂分會主要工作安排》的報告。指出近些年來我國的油料生產發展較為穩定,油料的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仍然跟不上油料油脂消費的快速增長。
2015~2016年,豆油、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其他油脂的食用消費量分別占國內食用油食用總量的42.6%、25.4%、11.1%、8.3%、3.9%、8.8%。豆油仍然是食用油消費的主要品類。從食用油總消費量看,2015~2016年度,我國食用油的食用消費量為3075萬噸,工業及其他消費為338萬噸,出口量為13.5萬噸。
而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6 年我國利用國產油料的榨油量為1105.5萬噸。據此計算,我國食用油自給率為32.3%,與上年又下降了1.9個百分點。
由于消費量逐年攀升,自給率較低,近十年來,我國進口油料油脂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據海關統計,2016年,我國進口各類植物油總量為688.4萬噸,較2015年減少150.7萬噸。其中,進口大豆油56萬噸、菜籽油70萬噸、棕櫚油447.8萬噸、葵花籽油95.7萬噸、花生油10.7萬噸,橄欖油4.5萬噸。值得注意的是,進口葵花籽油數量已超過國產葵花籽油的產量,在進口植物油中僅次于棕櫚油。
糧油市場報記者獲悉,2016年油脂分會圍繞行業發展的需要,以服務行業、服務會員單位為己任;突出創新驅動,促進油脂科技和油脂工業的創新健康發展;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普教育活動;科學制修訂好油料油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發揮科技人才優勢,為政府和有關部門獻計獻策,當好參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位于武漢輕工業大學的中國油脂博物館籌建工作進展順利,在文物藏品、古書典籍、中外油脂樣品的征集、整理,資金的籌措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有望在2017年建成開館。
制修訂好各類油料油脂質量標準是2017年油脂分會的主要工作之一。分會將科學制修訂好各類油料、油脂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引領油脂行業健康發展。同時,積極利用媒體采訪和“中國油脂工業知名品牌展示廳”,宣傳我國油脂工業和油脂產品的發展,宣傳知名企業;繼續做好咨詢服務,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
記者注意到,本次會議增補理事17名、常務理事11名,增加專家組成員2名,調整和任命部分領導班子成員8名,其中江蘇邁安德食品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斌、河南華泰糧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子鵬、中國農機院油脂所所長相海等3人增補為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
據悉,一年一度的“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第26屆學術年會暨產品展示會”將于今年9月在上海召開。
糧油機械_糧油機械設備_糧油機械廠家_糧油加工設備_油脂機械_油脂機械設備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