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夏收時節,來到安徽省定遠縣連江鎮路陳村種糧大戶周幫明家中時,他正忙著用烘干機烘干小麥。高達近10米的一組烘干機正在“轟隆隆”地運轉著。
“一天能加工15噸小麥。”周幫明說,除了烘干自家流轉的5000畝小麥外,他還為鄉鎮其他農民提供烘干服務,一斤收3分錢的成本費用。
“這臺烘干機是2013年上馬的,當時享受了國家的農機購置補貼,我個人掏了10來萬元。”周幫明說,這組機器基本上可以滿足整個連江鎮的糧食烘干需求。
然而,安徽省濉溪縣的種糧大戶王俊良可就沒有這般幸運了。從事多年種子種植的王俊良一直以來就夢想上一套烘干設備,多方打聽機型和價格,希望能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優惠 購買烘干機,誰知道卻被告知,該縣還沒有將烘干機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的目錄。這意味著他只能靠自己全額投入購買機器了。思考再三,他還是決定等等政策再買。
原來,安徽省的農機購機補貼資金是分配到各縣區,由各縣區根據實際需求來列出當年可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的農機目錄。由于資金有限,大多數縣區都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求的輕重緩急來設置購機目錄。這就造成了各個縣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不太一樣的情況。有些縣區已經把烘干機列入目錄,有些則尚未列入。
據統計,到2012年底,安徽省糧食烘干機保有量為3204臺,2013年達到了4398臺,2014則達到5447臺,2015年達到6494臺,2016年達到9522臺。
同時,專家預測,未來10年,烘干機有 望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近年來,安徽糧食烘干機發展勢頭迅猛,超過了毗鄰的江蘇省、浙江省,但同時,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在于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不足。”安徽省農機化協會會長郭子超強調。
郭子超稱,該協會做過專門調研。以2012年為例,安徽省對烘干機采取定額補貼,補貼標準為每臺最高4萬元。全年共補貼糧食烘干機1055臺,使用補貼資金3326萬元,其中省內企業補貼714臺,使用補貼資金2277萬元。目前烘干機市場需求量仍然較大,尤其是部分水稻產區,購機補貼資金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
據悉,自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安徽省糧食烘干機購買量逐年 提高,但是大范圍推廣應用還存在較多困難。
專家認為,當前制約烘干機推廣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具價格較高。進入安徽省2012年補貼范圍的84個型號的糧食烘干機,因功率、容量、品牌不同,價格在6萬~42萬元之間,對農民而言負擔較重。二是機具占地要求高。糧食烘干設備屬于大型設備,對庫房建設、電力配置均有較高要求,而農機具倉儲庫房建設和經營場地審批難的問題,也成為制約烘干機發展的一大因素。
三是機具操作技術要求高。不同的糧食品種對烘干要求不同,安徽省主產小麥、水稻,烘干需求以水稻為主,這需要特定的技術人員按技術規程操作,同時烘干機的維修保養要求也比較高。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