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及補貼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市場需求的快速增加,烘干機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市場一派欣欣向榮。
到目前為止,需求市場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華東和華南地區,這幾個地區的需求量幾乎占到全行業總數的70%,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我國北方部分地區糧食烘干機設備缺乏,烘干意識薄弱。生產企業行業內的競爭激烈,導致一些生產企業急于求成,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系統發展思路,整體素質提高緩慢,嚴重地阻礙了行業的正常發展。
烘干機行業快速崛起的分水嶺在2012年,國內銷量從2300臺到2013年的5000臺再到2014年的8000多臺,到2015年市場實際銷量達到11860臺左右。南方水稻主產區在進入2016年初開始整個市場銷售已是如火如荼。北方市場對旱糧的烘干需求表現比較明顯,但實際應用效果和經濟效益的分析對廣大用戶來說仍較模糊,大部分客戶持觀望態度,這部分市場的引導和培育任重道遠。
當前制約烘干機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資金實力等幾個方面。小部分發展較快的烘干機生產企業已經到了瓶頸期,綜合實力難以突破,只能順應市場需求,順其自然發展。綜合以上,未來烘干機的發展應向高效、環保節能、操作簡單、低成本運作乃至到烘干和倉儲整體工程的打造。政、企、農結合,建立烘干中心,服務有效烘干半徑,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收益。
烘干機械的銷售渠道從最初的加工企業和儲存企業及種子企業發展到目前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糧食流通大戶。渠道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了市場細分和產品細分,市場產品差異化需求明顯,但大部分烘干機企業對市場的微妙變化感受不深,產品結構調整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造成現有產品缺少核心競爭力,升級產品跟進乏力,只能以低配低價進行市場競爭,大部分企業盈利能力不強,導致產品的整體配置較差,穩定性不強,售后服務不及時,烘干機市場由此進入了惡性循環期。
安徽烘干機企業現狀分析
全國烘干機企業的發展看安徽,安徽烘干機的發展看合肥,作為行業生產企業最多的省份,安徽的烘干機從研發、加工、生產到銷售整體氛圍濃厚,且行業從業人員較為專業,人力資源和區位優勢及制造成本優勢非常明顯。自2013年始,安徽烘干機生產企業從最初的8家左右發展到目前的將近60家,總體產銷量占據國內50%的市場,帶動了周邊省份乃至全國的烘干機行業發展。
安徽烘干機企業雖然發展較為迅速,但產品同質化嚴重,營銷思路滯后,銷售模式傳統、單一,價格比拼尤為激烈,造成大部分生產企業盈利能力較弱,應收款劇增,使企業不能良性、健康、穩定發展。
烘干機行業亂象和解決思路
1、機爐打包銷售,只算烘干機成本,忽略了爐子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2、付款方式給錢就賣,從早期行業生產廠家較少到目前100多家,付款方式仍然很低,造成企業回款能力較弱,在運營中費用捉襟見肘。
3、業務隊伍整體營銷能力不強,為了賣產品而賣產品,產品是賣出去了,付款方式沒有優勢,至于出現了業務員賣的產品多,提成兌現不了,也就是掙到了拿不到,怨言滿天,沒有實現共贏,而且雙虧。
4、在行業特殊需求情況下,大家堤內損失堤外補,通過銷售烘干機帶動輔助工程增加個人收入,忽略了烘干機主體業務。
5、剛起步的烘干機企業免費給客戶安裝設備,使用效果好的話還能收回部分貨款,使用效果不好,造成兩敗具傷,企業提供的設備被當廢鐵賣,客戶對后來的設備顧慮重重,對所有產品失去信心。
6、產品同質化嚴重,全行業互相模仿,一張圖紙生產烘干機,缺乏核心技術,各企業產品賣點不突出,產品只有以低價格比拼。
以上種種源自行業起步初期早先進入的企業沒有宏觀整體思路,缺乏系統性企業發展規劃,發展思路不清晰,沒有打造和培養團隊意識,品牌形象塑造緩慢,對市場缺乏調研和管控,對成熟市場產品升級換代遲緩,對新興市場仍延續傳統的銷售方式,形成行業的惡性循環。改變以上需注重突出產品差異化,提煉核心賣點和概念,塑造品牌,打造職業化的團隊,在成熟市場實現產品升級,在新興市場培育引導重點客戶,機爐分開銷售,付款方式合理,形成良好的銷售氛圍,實現市場、員工、企業三方共贏!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