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糧油學會花生食品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花生食品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研究員在會上表示,我國花生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供給側結構改革,為我國花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科技界要盡快破解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諸多產業痛點。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花生是我國糧油資源中為數不多的從產量、消費量及貿易量均占優勢的特色農產品之一,我國花生總產量為17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0%。
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
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在致辭中談到,我國花生加工業總產值約為1500億元,規模居世界之首,是印度花生總產值5倍,美國花生總產值的6倍。隨著花生加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各類花生食品大量涌現,花生食品加工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接近40%。
“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產品需求的不斷提高,花生食品必將成為未來花生加工業發展的新趨勢。”張桂鳳說,花生食品市場需求大,前景廣,希望分會以服務廣大花生食品產業科技工作者為核心,著力打造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糧油科技社團,多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找出難點、重點問題,開展接地氣、有成效的科技活動,持續助推產業經濟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研究員在專題報告中指出,我國花生產業在快速發展中也面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產業鏈短、競爭力弱”等問題。他認為,影響我國花生加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優質育種起步較晚,優質專用品種缺乏;品種布局不盡合理,優質種性難以發揮;標準化生產不成規模,優質原料無法保障;干燥貯藏不講科學,質量安全有隱患。
中國糧油學會花生食品分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強
“發展我國花生食品產業,還需要產業界的共同努力。”新當選的中國糧油學會花生食品分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強在講話中指出。他表示,今后,作為中國糧油學會的分支機構,花生食品分會的相關工作將圍繞花生食品科技及相關領域展開,一方面加強專業人才建設。完成花生食品相關學科專家入庫工作;積極組織花生食品相關課題研究、科技成果評價等申報評選工作。另一方面,開展花生食品科普宣傳活動,全力做好花生食品科技培訓與科普宣傳工作,促進營養健康的花生食品消費,提升全民營養健康。
王強強調指出,當前,是花生食品產業與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一定要抓住這難得的機遇真抓實干,努力將花生食品分會打造成為多種資源配置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平臺,并日益成為我國花生食品產業與科技發展的智囊團、科技成果轉化的推進器、科普教育的宣傳車, 為引領支撐花生產業健康發展,真正實現我國“花生大國”向“花生強國”的轉變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