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如皋市被列為全省首批15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市之一。近一年來,作為牽頭部門,市農機局立足“補短板、齊推進”,初步形成“以裝備提升為支撐,以典型示范為引領,以主體培育為驅動,以考核獎懲為抓手”的全程機械化推進模式。明確了插秧機、高效植保機械、烘干機三大主攻重點,有針對性地發展農機裝備。制定出臺了相關激勵政策,整合多方資金4900萬元,從多個層面對相關項目實施主體進行獎補。截至目前,全市插秧機保有量2136臺,機插能力達86.77%;在役高效植保機械2201臺,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71.26%。全市擬新增糧食烘干機533臺,已建成159臺,在建180臺,全部建成后預計烘干能力將達70%以上,產地烘干能力將達50%以上。今年年底,確保80%以上的鎮(區、街道)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確保創成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
記者從市農機局了解到,該局積極搭建“農機貸”平臺,農戶用購買的農機作為抵押,由經銷企業擔保,最高可貸款購買農機金額的70%,有效緩解農戶全價購機資金籌集難的問題。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實施中央及省級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220.81萬元,受益農戶達5719戶。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一批先進、適用、大型農機得到推廣。全市推廣各類機具9666臺套,其中,插秧機973臺;大中型拖拉機1563臺,聯合收割機875臺,各類秸稈還田機械2311臺,高效植保機械681臺。農機裝備水平的提升,有效帶動了我市農機化整體進程。
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全省領先
2013年以來,作為全省首批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市,我市不斷創新思路,持續加大組織推進力度,大力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全市累計完成秸稈機械化還田推廣面積455.5萬畝,秸稈機械化還田率穩定在65%。同時,我市進一步完善核查驗收機制,對機械化還田作業面積實行鎮級核查、第三方核查和市級核查“三級核查”,不斷提高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到位率、秸稈還田補助面積的準確率。
我市著力推廣應用秸稈機械化還田與水稻機插秧集成技術,2013年在全省率先開展了秸稈機械化還田優秀機手競賽活動,大大提高了作業效果。2016年,在廣泛征求基層干部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我市將省級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貼對象調整確定為實際種植戶,充分體現了惠農政策的普惠性和本質要求,進一步調動了基層干群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的積極性,也有效化解和防范了秸稈還田專項資金的使用風險。
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逐年增強
5年來,市農機局從購機補貼政策、項目傾斜及規范運作等方面,加大對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的培育力度。特別是近三年,我市對農機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上予以傾斜,加速了農機合作社提檔升級。以農機化項目建設作為有力抓手,市農機局積極爭取農機項目,為農機化工作培育新的增長點。我市連續八年被確定為省農機科技入戶項目工程實施市,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省級財政資金110萬元,培育農機示范戶1400個,輻射帶動29600戶,累計節本增收4782萬元,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2013年以來,省、市農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完成機庫維修點建設9個,新建農機合作社機庫2150平方米,項目投入278萬元,其中各級財政獎補90萬元;建成南通市級農機化科技示范基地6個。
推進農業機械化,關鍵是要讓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在每年以“送農機、送政策、送檢審、送金融”為主題的農機“四送下鄉”活動中,種植機械、植保機械、水產養殖機械、特色農業機械等農機產品被拉到現場參展,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為農戶提供了政策宣傳、技術指導、信貸咨詢、簽訂供需協議等配套服務。
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始終把農機安全生產作為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市與鎮、鎮與村、村與農機戶層層包干負責的網格化農機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將“檢審現場”搬到農家門口,為機手提供年檢上門“一條龍”服務。2013年以來,累計辦理上道路拖拉機檢驗和農機政策性保險6850臺次。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