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稻米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市”稱號,成為全國首個稻米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市。近年來,在國家糧食局、省糧食局和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淮安糧食系統積極策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圍繞品牌建設目標,推動淮安大米全產業鏈式發展。目前,淮安大米不僅在江蘇家喻戶曉,還銷往浙江、廣東、福建、上海等多個省市,年銷量預計達40萬噸。
“米粒雖小,粒粒連著民情,關乎民生幸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做客《兩會e事廳》時,就把包裝精巧的淮安大米帶到了現場。他介紹,淮安大米是綠色健康食品,也是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淮安將通過品質的提升,引領市場、適應消費、提高價值、致富農民。
提升大米品質,穩固核心競爭力
淮安有著數千年的農耕文化歷史,是歷史上四大“天下糧倉”之一,也是中國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的發源地。“淮安大米”先后榮獲“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和“我最喜愛的江蘇商標”等殊譽。淮安糧食部門著力放大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氣候、地域優勢,著力打造淮安大米品牌,加快淮安大米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淮安糧食部門積極做好“淮安大米”品質控制、品種選優工作,優選出適合淮安地區種植、便于推廣的優質稻谷品種,為“淮安大米”品質保障提供科學依據。
好稻米離不開好品種。淮安不斷開展“淮安大米”品質、品種選優工作。為進一步提升“淮安大米”品牌核心競爭力,淮安糧食部門多次與市農科院水稻專家進行座談并實地調研,擬定出《“淮安大米”品質、品種優選方案》,推動“淮安大米”品質研究。2015年底,市糧油質量監測所深入開展稻谷質量與品質指標檢驗,把南粳9108、武育粳3號、淮香粳15、蘇秀867、淮稻18、淮稻5號作為“淮安大米”優選種植品種,得到了廣泛好評。
為提升淮安大米的口感與品質,淮安市還推廣環保種植法,稻鴨共作,稻蝦共生,稻蟹共育,崇尚綠色,道法自然,互為滋養,生態天然,奏響了稻米種植的和諧樂章。
全產業鏈聯動,唱響品牌之聲
為了讓淮安大米的品牌價值貫穿稻米產業的每一環節,形成一條高標準品牌產業鏈,淮安市糧食部門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產業聯動發展模式。
以加工企業為契入點,全力打造產業發展新模式。淮安糧食部門確定了“三鏈融合,六點統一”的發展思路,即在全產業鏈的基礎上,融入價值鏈、品牌鏈,積極推進“統一良種、統一種植、統一收儲、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宣傳”工作。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企業間的“強強聯合”。
以產業聯盟為著力點,著力培育企業發展新載體。從全市153家大米加工企業中好中選優,組建了全產業鏈的淮安大米產業聯盟,通過不斷培育發展,目前入盟企業已達29家。
以政策扶持為支撐點,傾力激發轉型升級新動能。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稻米產業,出臺了“加快"4+1"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的財政資金支持。目前,全市已建立合作示范基地25萬畝,其中核心基地2萬畝。引導大米加工企業與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借助市縣級儲備進行合作,保證糧源穩定、品質優良。建設了“淮安大米展示展銷中心”、“淮安大米南京直銷店”。相關產品在天貓、飛牛網等平臺成功上線,并入駐廣東部分超市。
種得好還需賣得好,為擴大淮安大米在全國的品牌影響力,市糧食部門經過與多位營銷專家研討,將淮安大米定位為“現代稻米產業領頭雁”,并提出“好土、好水、好味稻”的賣點,將淮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稻米的韌勁口感巧妙融合。據了解,去年10月起,淮安市政府、市糧食局就陸續帶著淮安大米走向中山、杭州、深圳等多個城市,舉辦專場推介會。清香撲鼻柔韌可口的生態米、有機米、健康米、蝦稻米、兒童米等特色品種,引得人群紛紛駐足品鑒,多家客商于現場簽訂產銷合作協議。小小一粒淮安米,香飄全國千萬家。
打造淮安模式,共創多贏發展
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一粒米富裕一方百姓。淮安大米的熱銷給農民帶來了致富機遇,以前,種糧農民的銷售渠道完全靠自己尋找和維護,在全新的產業模式下,農民統一種植,政府統一管理收購,不僅產量上升,而且不再愁賣,價格也有了保障。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加工企業每收購一斤稻谷比以前多兩三毛錢,收購量達到50萬噸,就能為農民實現兩三個億的增收,讓農民享受農業轉型發展的成果。
“打響淮安大米品牌,促進稻米產業融合發展,優化糧食產業結構,是一件真正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公益之事、民生大事。”淮安市糧食局長胡長青說,下階段,將著力放大淮安大米的品牌運用、推廣、帶動效應,全力推進稻米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努力形成品牌增效增值和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為維護地方糧食安全,推動好糧油行動進程,改善區域糧食供求結構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