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江蘇省總投資3.2億元,中央投資補助1.28億元,建設145個倉儲智能化升級項目,涉及16個省市級管理平臺和129個基層庫點。我省糧庫改造的做法和經驗,得到國家糧食局的充分肯定,被確定為全國示范省。
出連云港市區,向西南方向行15公里,就到了新海糧庫。這是一家從事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收儲和經營的國有糧庫,糧庫始建于1955年,迄今已有62年歷史,數字化改造讓這家“高齡”糧庫“返老還童”。
從室外樓梯進入122號糧倉后,記者看到,倉里堆積著6米高的糧食,庫房頂端,裝有幾臺工程用空調機。糧庫主任孔海寧說,糧食最怕高溫,高溫會導致層層堆積的糧食發熱,進而導致發霉。現在是初冬,用不著開空調,到了夏天就24小時開著,確保倉內氣溫低于26攝氏度。6米高的稻谷底下有140個傳感器,倉內稻谷的溫度、濕度實時上傳總控室,以前難以捉摸的溫度和濕度,現在變得直觀可視。
孔海寧說,糧庫在科技保糧和綠色儲糧方面進行有效探索。在糧食入庫環節,采取機械除雜,嚴把入倉糧源質量,目前入庫糧食凈糧率達100%。利用烘干塔對冬季收購的部分高水分稻谷進行烘干,使得入倉水分指標達到安全儲糧要求。連云港夏季高溫高濕,冬季北方冷空氣過境頻繁,低溫低濕,糧庫根據季節變化特點,采取自然通風、機械通風、緩速通風、空調和屋頂風機聯合控溫、谷物冷卻機適時補充冷源等方式,創造低溫儲糧環境。
位于淮安市洪澤區的洪澤湖糧食儲備庫是省糧食局直屬庫點,也是數字糧庫的樣板庫。記者站在總控制室的屏幕前,能看到所有進出車輛。運糧的卡車過磅卸糧、出庫再次過磅顯示卡車自重后,車上裝了多少糧食立即顯示在屏幕上。
糧庫負責人說,整個庫區有69個監控頭,全方位全天候監控,無論是人還是車輛進入庫區,都要登記。傳統糧庫可能出現監守自盜,但在數字化糧庫里,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道理很簡單:哪怕只動了幾公斤糧食,監控系統就能顯示出來,不僅糧庫管理人員可以發覺異常。糧庫的數字化系統與省糧食局聯網,管理人員坐在南京的監控室可隨時查看糧庫的儲量變化情況,還能看到每個倉內糧食的性質、生產年份、溫度和濕度等。數字化系統自動生成的糧食收購信息匯總,人工是改不了的。以前,每到糧食收購旺季,糧庫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今,數字糧庫僅需兩成人力,便可以實現對糧食的入庫、調撥、出庫、盤點等環節的全程監管。
到11月25日,溧陽市種糧大戶湯芳伢種的4000多畝水稻全部收割完畢。盡管今年秋收季節天氣晴好,但由于種植面積大,老湯收獲的稻子靠傳統晾曬曬不過來,不過老湯沒有擔心,因為這幾年他添置了11臺糧食烘干機,每臺11萬元,其中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5萬元。“有了這些烘干機,收獲的糧食才能顆粒歸倉。”老湯說,去年夏收和秋收,都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要是沒有烘干機,糧食肯定變質,損失就慘重了。
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多個部門、各類建設主體共同努力,全省糧食烘干能力從2013年末占糧食總產量的8.6%提至去年末的34%,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大大增強。
揚州江都區真武鎮建成該市單體規模最大的糧食烘干倉儲項目——揚州潤鋼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萬噸糧倉及日烘干1000噸糧食烘干生產線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新建1370平方米烘干房,配備大型烘干設備26組,一天可完成糧食烘干量1060噸,提供糧食生產、烘干、倉儲、加工、流通一條龍服務。這一項目可以完成水稻烘干量3萬噸以上,惠及周邊四五個鄉鎮及高郵、寶應、興化的種糧大戶。
在采用煤炭、柴油、秸稈等作為燃料的糧食烘干機逐漸普及之時,我省還試點空氣源熱泵糧食電烘干,今年4月在泰州姜堰區梁徐鎮塘家湯為農綜合服務合作社召開現場會,向全省全面推廣。按一臺空氣源熱泵糧食電烘干機每年烘干糧食2000噸計算,一年可增加經濟效益18.3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8噸。這一項目建設規模符合大多數糧食烘干企業的設備需求以及資金承受能力,具備很強的可復制性、可推廣性。
糧食立筒倉_糧食鋼板倉_糧食倉儲設備_糧食倉儲機械_糧食鋼板倉價格_糧食鋼板倉設計規范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