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法制辦對外發布《糧食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健全全省糧食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有效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最大程度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損害,確保糧食行業生產安全。
該預案適用于全省各類糧食購銷、儲存、加工、運輸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應對工作。根據預案,我省將成立省糧食局糧食行業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省糧食局局長任總指揮。指揮部下設一室三組,即糧食行業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辦公室(以下稱安全事故應急辦)、現場處置組、監督檢查組、綜合保障組。指揮部每兩年組織一次應急演練,加強協同,提高防范和處置事故的能力;各糧食企業每年開展一次生產安全演練工作,提高應對處置應急事故能力。
按照預案,建立預防預警機制,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轄區內的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重點監控企業要定期檢查,健全生產安全事故預警預防機制;健全生產安全事故監測預警體系,完善常規數據監測、風險分析與分級等制度,建立救援物資和救援隊伍等應急資源信息數據庫,組織應急演練。糧食企業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制定應急預案,并報上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根據安全生產事故的性質、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預案將糧食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響應設定為為I、Ⅱ、Ⅲ三個等級。其中,I級響應為造成10人以上死亡、失聯、被困或危及1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中毒(重傷)的生產安全事故,啟動I級響應;Ⅱ級響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失聯、被困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傷)的生產安全事故,啟動Ⅱ級響應;Ⅲ級響應,造成1—3人死亡、失聯、被困,或危及1—3人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下中毒(重傷)的生產安全事故,啟動Ⅲ級響應。
預案要求,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發單位負責人應于一小時內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省糧食局應急指揮部報告;指揮部接到事故信息報告后應當在1小時內先用電話快報省級人民政府,之后在30分鐘內報送書面信息。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