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亞”過境后,蒼南縣農機部門工作人員走訪了我縣幾家農機大戶,見到他們紛紛忙于整理秧盤、檢修機具等災后恢復生產工作。不過,比起他們繁忙的身影,合作社內一臺臺“呼呼”作響的糧食烘干機,更加引人關注。
來到宜山鎮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內的3臺糧食烘干機已經“火力全開”,幾個工人把烘好的稻谷裝進一個個麻袋里,接著又不斷地把濕糧倒入進料口,開啟循環滾動烘干模式。合作社負責人薛文包介紹,他們基地的早稻從今年4月12日開始機插(因為品種的原因,提早了約一周時間),在7月7日當天便開始收割,當天晚上即開始機械化烘干。不僅避開了本次臺風,而且產量也比全縣其他種糧大戶要高很多。
“我目前已經機收了大部分早稻,余下的還需要跨區收割機的幫忙,”雖然剩下的90多畝早稻稍有倒伏,但絲毫看不出對薛文包心情的影響,“3臺烘干機,每天要作業15個小時,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早點烘完。”目前該合作社收下的稻谷有21萬斤,3臺烘干機一天烘約5萬斤,不出5天時間即可完成任務。不僅可以及時入庫,而且還能保證糧食品質,賣出好價錢。
因臺風影響,位于金鄉鎮東店包村的縣創新農機專業作業合作社目前4000多畝的早稻并未正式開鐮。但是社內9臺烘干機已陸續開工,主要任務還是為周邊農戶提供臺風過后的搶烘服務。按日均搶烘16個小時計算,該合作社可在兩周內為200多戶農戶烘約6000多畝的早稻,有效規避陰雨天帶來的糧食霉變、減產。
相比9臺巨人一樣矗立著的糧食烘干機,今年合作社引進的一套23萬元的糧食烘干機輔助設備特別吸引眼球。整套設備像一條長龍,橫亙在烘干機的周圍。龍頭位置,便是負責智能控制和數據傳輸的操作系統,只需輕摁相應按鍵就可完成烘干任務的谷物提升、清篩及輸送(可給任何一臺烘干機),根本無需繁瑣的人工搬運、裝卸。
“今年我們烘干的燃料全都改用生物質顆粒,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成本。”據合作社負責人蘇苗康介紹,今年社內新添加了兩臺生物質熱風爐,可不間斷為9臺烘干機提供燃料熱能。相比過去用柴油當燃料,生物質顆粒每烘一斤糧食可節省7分錢,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還能降低安全隱患、減低對農業機械的腐蝕。
近年來我縣糧食烘干事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全縣大型糧食烘干中心有18個,糧食烘干機保有量62臺,基本實現全縣糧食庫點烘干設施全覆蓋。農戶現在基本上可以告別過去自然晾曬帶來的安全隱患,一旦遇上陰雨天氣,數十臺烘干機便大顯神威,完全不必擔心糧食發霉的問題。而更先進的烘干機輔助設備的推廣和應用,不僅減少燃油產生的污染,還全力推動了我縣高效規模農業的發展,為我縣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發展農村新產業貢獻一份力量。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