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天下糧倉、諾信華安共同主辦的“西湖來客”中國糧油產業論壇在杭州盛大開幕。國內知名糧油企業、投資公司、期貨公司近五百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糧油脂董事長、中國糧油董事長、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會長董巍先生宣布論壇開幕。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國強先生、益海嘉里集團董事、油脂貿易總監涂長明先生、路易達孚中國董事長陳濤先生、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剛先生、中糧國際副總裁馬塞洛馬丁先生等十余位行業領導者及學者等參會嘉賓發表了主旨演講,深入探討了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糧油產業發展之路與市場變化趨勢。與會者紛紛表示本次論壇水準很高、內容豐富、組織周密,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
程國強先生在演講中提及,中美貿易戰的性質是美國重塑國際經濟體系的開端之戰,是在位霸權國家對新興國家戰略遏制,是戰略博弈,更是制度競爭。貿易戰可能只是序幕,不排除后續的金融戰、資源戰。未來可能存在階段性轉機,例如美國股市變化、習特會等事件影響,但無法回歸到貿易戰之前的中美關系狀態。針對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農產品的影響,程國強先生認為,短期內通過比價關系作用,采用區域替代、產品替代、技術替代的方式來解決部分短期影響,長期來看,如果中美貿易沖突常態化,對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將產生深遠影響,美國的種植結構將會調整,同時南美、黑海市場也將隨之變化。
涂長明先生做了題目為《中國糧油發展戰略的探討》的演講,從整體產業的角度論述了中國糧油行業將來的發展之路,涂長明先生在演講中指出了行業要有大國糧油戰略定位和胸懷;中國的糧油產業需要打造世界級的企業和品牌;建立多元化的糧油儲備體系,糧油行業需要進一步的開拓原材料供應渠道;推動構建“一帶一路”農業共同體等諸多行業發展問題。
陳濤先生做了題目為《農產品長期結構性趨勢》的演講,指出中國的需求增長是持續的過程,并且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數量基礎,但中國的土地資源供應是相對有限的,很多農產品都存在長期結構性的缺口,長周期角度看漲國內農產品市場,但同時需要掌握節奏型變化。陳濤先生對大豆、玉米、棉花的的平衡表和供需變化也做了進一步的解讀。
馬塞洛馬丁先生在演講中提及,中國1-3月的大豆供應會緊缺;巴西庫存逐漸收緊,并可能產生期末零庫存的狀態,使得巴西在10-12月的出口能力非常有限。1-3月阿根廷還有一定數量的大豆原料供應中國,大約有370萬噸大豆可以供給中國市場。受到物流限制,加拿大9-1月能夠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在350萬噸以內。此外,巴西、阿根廷會在本季擴種大豆,巴西會增加更多的早熟品種的面積。
論壇下半場,RJO資深副總裁陳貝兒先生、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處處長曹智先生、中糧國際巴西公司COO許冠華先生、浙江文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谷物事業部總經理肖強先生、嘉吉糧油中國油脂貿易總監陳夢慈小姐、以及論壇嘉賓浙江和義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石霽原先生、麥格理集團摩麟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陳巖先生分別對國際國內蛋白、油脂、玉米市場發表了主旨演講和論壇闡述。
論壇下半場信息量很大,重點內容概括如下:
玉米長期結構性缺口已經成為共識,但市場短期內臨儲還有很大存量,中長期看漲,但市場已經形成了近低遠高的市場結構,階段節奏性的把握是交易的重點;
中國近期的蛋白供應取決于中美貿易戰的發展態勢,如果貿易戰持續,明年年初的蛋白供應將受到影響;美國農民更愿意儲存大豆,在銷售一定數量倉儲壓力減輕的情況下,美國會儲存最大限度的大豆;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種子技術的發展是近年來供應大豆產量的核心因素,使得單產有了突破性的進步并維持高產水平;
巴西未來幾個月的種植、生長、早期收割,甚至是物流都極為重要,將主導現貨、套利和期貨市場;巴西供應緊張,并且已經停報豆粕價格;
中國未來幾個月需要采購更多的黑海葵花粕、加拿大菜粕和有可能的阿根廷大豆和豆粕來緩解供給壓力;中國大豆和豆粕庫存將在本月產生拐點,在目前的條件下看好基差走勢;
油脂市場近期壓力主要是巨大的豆油庫存和東南亞棕櫚油產量季節性恢復和庫存壓力;但油脂市場呈現底部徘徊狀態,菜籽產量不及預期、石油與植物油比價高位、中國維持三年的儲備菜油供應消失、阿根廷大豆減產、壓榨減少豆油供應降低等因素正在發酵。
“西湖來客”第二屆中國糧油產業論壇承蒙糧油、投資、期貨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論壇對中國糧油產業未來發展、中美貿易戰環境下行業和市場變局等重要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