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月25日,一場秋雨悄然降落,但這沒有影響永修縣三角鄉種糧大戶們的心情,他們將剛收割的濕漉漉的谷子運往加工企業。原來,該企業有糧食烘干機,可大量收購濕稻谷。
而在幾年前遇到這種狀況,種糧大戶收割的稻谷若不能及時晾曬,就會出現發芽霉爛。如今,在我省,隨著糧食烘干機械數量大增,種糧大戶們可大大降低惡劣天氣帶來的風險。
破解糧食晾曬難題
樂平市種糧大戶邵德全流轉租種了500畝稻田。去年7月,稻子收割后由于沒有足夠的曬場,又遭遇持續降雨,有6000公斤稻谷出現霉爛,單這一部分就損失近萬元。因晾曬不及時,其他沒有霉爛的稻谷質量也受到影響,每公斤價格比正常情況少幾毛錢。
經過此次教訓,邵德全下決心購買烘干設備。讓邵德全欣喜的是,自從有了糧食烘干機,不用擔心自家的稻谷會霉爛了。而且,在雨季時幫助了不少其他種糧大戶,還收到不菲的烘干加工費。
“糧食晾曬需要雇很多人,可我們這里缺勞動力,合作社都雇不到工,‘雙搶’時節200元一天還要管飯。”鄱陽縣種糧大戶黎兵春說。
萬年縣梓埠鎮種糧大戶老汪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說,50公斤干稻谷能賣130元左右,但把濕稻谷賣給有烘干設備的企業,50公斤能賣到90多元。“已經很不錯了,總比眼睜睜看著稻谷霉爛好,既不用擔心無法晾曬,也減少了晾曬的人工成本。”老汪說。
“這種靠天吃飯的老模式,以往讓不少種糧大戶吃了虧。”省社科院專家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要升級粗放型的曬谷方式,用機器來幫忙,由自然干燥向機械化干燥轉變。
烘干機械發展迅速
如今,糧食烘干機在市場漸漸受寵,有了用武之地。不單是因為天氣和人力成本原因,還因為烘干過的糧食清潔度和品質提高了,在市場上更受歡迎。
省農機局的數據顯示,近3年,我省糧食烘干機補貼數量分別為1331臺(套)、2795臺(套)、3971臺(套),呈跳躍式增長的喜人勢頭。去年,全省機械化烘干糧食數量達864萬噸。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糧食烘干機保有量達0.91萬臺,增幅位居全國第一。
“糧食烘干機發展迅速,在整體農機市場表現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烘干機市場銷售熱度不減,屬為數不多的熱點之一。”農機專家介紹,在集約化、規模化農業進程中,遵循農時作業要求,搶種搶收是必要手段,耕、種、管、收、儲的全程機械化進程隨之加快,作為糧食全程機械化的“最后一公里”,烘干設備的需求自然形成連年增長態勢。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對糧食烘干機的補貼力度,引導各地以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推動烘干中心建設,發揮示范效應。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農民從播種、插秧、病蟲害管理、噴藥、收割,再到烘干、運輸等環節全程將實現機械化。
糧食烘干機_糧食烘干設備_糧食烘干塔_糧食烘干機械_糧食烘干機廠家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