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德政辦字〔2018〕97號),就促進我市糧食產業經濟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動我市由糧食生產大市向糧食產業強市轉化,助力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作出部署。圍繞文件政策的出臺,與大家進行深入交流。
一、《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首先是貫徹上級關于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文件精神的需要。自去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7〕78號)、(魯政辦發〔2018〕2號)。國家、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均明確提出要求,要結合各地實際,盡快出臺扶持產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快我市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市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大市,同時也是重要的糧食加工轉化和流通大市,糧食產業發展為我市糧油食品安全和保障國家糧食供需平衡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與我省糧食產業經濟先進市相比,還存在著產業鏈條短、龍頭帶動作用差、產品附加值低、產業聚集度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夠等方面的問題,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政府高起點規劃和制訂關于我市糧食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引領糧食行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糧油產品的消費升級需求,提高德州糧油產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占有率,實現全市糧食產業經濟以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為基礎的跨越式發展。
二、全市糧食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2009年,我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譽名為“中國糧油食品城”。目前,全市糧食經營主體1040家,糧食流通經營1683萬噸,納入統計范圍的糧油加工企業137家,綜合年產能1306萬噸,各類產品年加工量700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272億元,位居全省前列。我市糧食產業經濟主要由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四大板塊組成。
一是小麥產業:全市面粉加工企業60家,年產能650萬噸,其中日加工1000噸以上的企業7家,分別為五得利集團禹城面粉有限公司3000噸、發達面粉集團2000噸、益海嘉里(德州)有限公司1200噸、山東永樂食品有限公司1200、寧津豪康制粉有限公司1200噸、百益德天然面業有限公司1000噸、武城丹頂鶴面業有限公司1000噸。
全市以面粉為原料的主食產業化企業13家,日產能達321.7噸,年產量達3.18萬噸,年銷售收入2.56億元,全市主食工業化率由過去的15%提高到25%。
二是玉米產業:全市飼料加工企業47家,年產能366萬噸。玉米深加工企業6家,年產能220噸,骨干龍頭企業3家,日處理玉米分別為星光集團3300噸、福洋生物3000噸,保齡寶700噸,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非洲等國家。
三是大豆產業:全市年加工大豆120萬噸,以禹王實業和谷神生物為代表大豆加工企業主要以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加工為主,打造了“政府+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五位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種植模式,有效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其產品和品牌在國際、國內都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四是馬鈴薯產業:市糧食局積極貫徹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積極推進以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為代表的馬鈴薯產業發展。希森馬鈴薯主食作為糧食部門扶持的主食產業化企業,建成種薯繁育基地40萬畝,建成45萬噸的現代化氣調庫和年生產能力達到1.25萬噸的馬鈴薯全粉廠,組建了全國唯一的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已成功推出土豆全粉制作的饅頭、面條、點心、面包、全營養土豆飲料等五大系列六十余個品種的主食產品。
三、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參加山東省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帶動農業提質、農民增收,促進一二三產業全面融合,打造生態原糧、綠色儲糧、適度加工、健康消費的糧食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發揮糧油加工業在現代農業體系建設中“承上啟下”作用,打造優一產、提二產、拓三產的“新六產”發展路徑,以“四新促四化”,加快全市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到2022年,糧食產業經濟總產值超過500億元,糧食產業經濟位居全省前列,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顯著增加,主食產業化率、糧食優質品率明顯提高;糧油加工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充分發揮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的大型糧食企業達到10家,超過50億的骨干龍頭企業5家;糧食科技創新能力、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產業發展帶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促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途徑
答: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五項措施:一是增加優質糧源供給;二是增加優質糧油產品供給;三是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四是加大糧油品牌創建力度;五是全面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
促進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主要發展“四新”,即利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發展新產業、推廣新業態。“四新”促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
實現上述要求,還需要通過建設產銷對接平臺、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激發企業發展活力、提升產業科技支撐實施“人才培養計劃”等措施,大力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
五、對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政策扶持更加具體明確。實施意見把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好農業發展銀行在糧食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金融支撐作用,為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提供好資金支持。對新建社區規劃中預留放心糧油及主食銷售網點。對糧食產業重點項目優先納入土地供應計劃。統籌利用上級糧油專項資金、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糧食風險基金及地方配套退出資金等支持糧食產業發展。
二是明確了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的責任。文件明確,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把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作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研究制定支持糧食產業經濟的政策和措施,將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統籌推進和開展。
對市直部門,文件也進行的責任分工:糧食部門負責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有關工作、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對文件提出的相關工作任務,也都分解落戶到部門,真正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上線聯動、合作共推的局面。
六、糧食部門圍繞“四新”促進糧食產業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成效
我們堅持以新時代糧食流通工作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為指導,主動融入全省、全市開放發展大格局,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重點,高質量、精準化推進雙招雙引,創新理念招商引資,優化服務招才引智,創造出新活力,裂變出新動能。
第一是利用新技術。小麥加工是最傳統加工行業之一,一直以來就是把小麥磨成面粉,到把小麥分成面粉和麩皮。隨著精細加工,面粉越磨越細越磨越白,但是把總量7%、營養占70%的有生命源之稱的糊粉和胚芽全部打入麩皮。我們通過引進中科院的新技術,把糊粉分離出來,提高了營養,又不改變面粉口感。
第二是發展新產業。倉儲是糧食工作的重要環節,大面積的倉頂每年都需要防漏防滲處理。我們與浙江合大公司合作,先期利用兩個庫區投資3352萬元建成4.2兆瓦的倉頂電站,至2018年6月,累計向國家電網供電568萬度,創造經濟效益585萬元,既節約維護費用,又創造經濟效益,還能實現了綠色儲糧。德州市現有110萬噸庫容的倉頂,可建設20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總投資2.2億元。
第三是推廣新業態。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積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與中國糧油學會等單位合作,引進了“易口糧”、“天下糧倉”兩個糧油交易平臺。在與國家糧科院合建實驗室的基礎上,正在進一步擴大合作,共建糧油食品應用技術研究院,以新技術引領催生新業態發展。
第四是探索新模式。充分利用供銷社建設的為農服務中心和糧食系統已有的產后服務中心,多種方式合作、多元主體參與,共同打造百家基層收購網點,大力實施“五代”服務,探索分類收購、分類儲存。每個收購網點的服務半徑為3-5公里,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的三農服務模式,打通了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保障了優質糧源供給。
七、糧食部門在發揮糧食優勢助力協同發展中的取得的成效
市糧食局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機遇,發揮德州市糧食資源豐富、糧食品質優良、產品質量過硬、倉儲設施完備、交通便捷通達的優勢,在糧油主食供應、儲備異地存儲、糧食代購代儲等方面創新推進區域合作,為全市糧食企業發展搭建了平臺、拓展了空間、提供了便利、實現了共贏。一是我市為北京市代儲市級儲備糧1.2萬噸,每年向北京地區輸送饅頭等主食產品3000噸。二是為京糧集團、中儲糧北京、內蒙、沈陽分公司等代購輪換糧每年達15萬噸以上。三是全市扶持主食產業化企業13家,日加工能力322噸,主食工業化率達25%。德州饃大郎、平原本色食品、禹城麥香園的饅頭通過與商超對接,進入北京市場。今年上半年銷往京津冀主食產品銷售收入達600多萬元。糧食企業在服務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進程中主力軍作用日益凸顯。
八、糧食部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造齊魯樣板工作的主要成效
糧食工作一頭連著國家糧食安全這個大局、一頭連著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個關鍵。為充分發揮糧食流通對生產的反哺激勵和反饋引導作用,我局以互聯互融的理念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軍民融合為特色推進軍供產業園項目,以部門企業聯合為動力實施雙百工程,主動服務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工作大局,在增加綠色優質糧油供給、保障鄉村居民糧油食品安全、提高農業發展質量上作出積極貢獻。一是
部門聚力、企業主力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全市2品牌5款產品躋身“中國好糧油”行列。二是與金融部門聯合開展糧食銀行業務,為農民售糧提供人性化、便捷化服務。三是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高標準設計規劃德州市軍供食品園區。2019年投產后,園區軍糧產品加工能力5萬噸、銷售收入3億元,可直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750人。2018年4月25日,全省糧食行業軍民融合發展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推廣我市經驗。四是實施雙百工程。與商儲超市聯合,建設百家放心糧油店,已有4家正式營業。與供銷社合作建設百家基層收購網點,有7家投入運營。
九、我市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取得的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斷在自己手里,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是指出:山東是農業大省,你們必須扛起“糧食安全”這個政治責任。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的齊魯樣板。強調要發展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及上級的文件精神,為做好新時代糧食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市對糧食安全工作歷來高度重視,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明確責任,完善機制,強化考核,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8月份省公布2017年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結果,我市以46項指標全優的優異成績位列全省第一。陳飛市長對此作出批示給予充分肯定。我市以考核為動力,補短板、強弱項,糧食倉儲和物流建設大幅優化,全市185家企業、380萬噸倉容全部網上備案,完成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29個,監管全面實現信息化;全市建成放心糧油店274家,應急供應網點191個,定點應急配送、加工、儲運企業58個。目前,我們正在著手開展2018年度考核工作,我們將積極落實陳飛市長批示精神,以更高標準、更嚴措施、更實成效再創佳績。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